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盐源山溪鲵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盐源山溪鲵 Batrachuperus yenyuanensis Liu Yenyuan Stream Salamander,体型细长,雄鲵全长163~211 mm,雌鲵全长 135~175 mm,雄、雌鲵尾长分别为头体长的119%和107%左右。头甚扁平,头长大于头宽; 吻端圆,唇褶发达,上唇褶包盖下唇后部; 成体无鳃孔或外鳃残迹; 前颌囟大,犁骨齿2短列, 左右相距宽, 呈 “”形, 每侧有齿3~6枚。躯干背腹扁平; 尾鳍褶高而薄,起自尾基部,后部1/4几乎成刀状,末端圆。皮肤光滑,眼后至颈褶有一条浅沟,肋沟11~12条; 头腹面有多条纵褶,颈褶弧形。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略重叠或相距2条肋沟之间距; 掌、跖部无黑色角质层,掌、跖突各2个,前足4个指,后足4个趾。体背面黑褐色、黄褐色或蓝灰色,其上有云斑; 腹面为灰黄色,褐色云斑少。卵粒白色。雄鲵肛部微隆起,肛孔呈 “↑” 形,其前端中央有一个小乳突。1

生活环境

生活于海拔2900米~4400米植被较为丰茂的山溪内。

生物学资料

该鲵生活于海拔2 900~4 400 m植被较为丰茂的高山区的山溪内,成鲵以水栖为主,多栖于溪内石块下。成鲵主要捕食虾类、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偶尔吃种子和藻类等。

10月至翌年2月多在深水石下冬眠,有几尾蛰眠一处的情况。雌鲵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繁殖盛期,卵袋成对黏附在水内石块底面; 卵袋长70~125 mm,直径8~15 mm,呈圆筒状,呈 “C”形; 每条卵袋含卵6~13粒,每一雌鲵可产卵12~25粒。1

种群状态

中国特有种。该鲵有药用价值,因过度利用和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其种群数量减少。受胁等级: 易危VU。1

生活特性

成鲵以水栖为主,多栖于溪内石块下,个别在溪边石缝或土穴中。10月至翌年2月部分个体在陆地上冬眠,此期可发现几尾山溪鲵同栖于一块石块下。成鲵以昆虫、虾类、藻类等为食。分布于四川(盐源、西昌、冕宁)。

盐源气候

四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201天,平均气温12.1℃,最高温度30.7℃。全县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年均降水量为855.2mm。这样的气候适合山溪鲵的遗传和繁殖。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