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鸸鹋龙(学名Dromiceiomimus)是似鸟龙科下的一属,是种行动快速、双足行走的恐龙,生活于白垩纪,距今约8000万到6500万年前。
相较于其他似鸟龙科的亲戚们,似鸸鹋龙的背部较短,前肢较长,有很大的脑部及眼睛,而盆骨的排列和一般的恐龙也有所不同。它的喙没有牙齿,颚骨也很柔弱,应该是以昆虫、蛋类及某些特定的肉类为食1。
物种学史
似鸸鹋龙的首个化石是于1920年发现的,这些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马蹄峡谷及朱迪斯河组,包含有成体及幼体化石。一开始人们把发现的这个化石认为是似鸵龙的一种,后来在1972年经过戴尔·罗素重新评估后把它划分为似鸸鹋龙2。
名称由来留心观察过澳大利亚国徽的人会发现,其国徽左边是一只大袋鼠。右边则是一只鸸鹋(又名澳洲鸵鸟)。鹂鹋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国徽,得益于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鸟,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动物之一。鸸鹋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但是在开阔地区比较常见,而在山地和茂密的森林等地比较罕见。鸸鹋易于饲养,曾被广泛引入其他国家,在我国很多动物园中都能见到。似鸸鹋龙就是因为形似这种动物而得名的1。
形态特征似鸸鹋龙的身长约为3.5米,体重100-150千克。它的股骨有46.8厘米长。似鸸鹋龙体形较小,脑袋比较大,科学家猜测它们加大的脑部部分跟智力无关,很可能是用在动作的协调上。它们的眼睛很大,嘴呈喙状,没有牙齿,颈部较长,颌部的构造比较虚弱,尾巴较硬。和其他的似鸟科的恐龙相比,它们的背部较短,前肢修长,骨盆的构造也有所不同2。
生活习性似鸸鹋龙的眼窝较大,能够在夜晩进行捕猎;它们的小腿骨较长,表明行动格外敏捷,并且速度可能达到了65千米/小时。似鸸鹋龙的嘴比较无力,它们先用三指爪挖掘出昆虫和其他小一点的食物后,很可能就只是匆匆地吞下。似鸸鹋龙的骨盆很宽,这种迹象说明它们可能会产下活胎或者非常巨大的恐龙蛋2。
似鸸鹋龙的体长约为3.5米,体重100-150千克,算是偏小型的恐龙。但是它们的胫骨比股骨长20%,适合快速奔跑。它们的速度极快,大约为每小时65千米。似鸸鹋龙的速度是科学家根据其脚印化石来判断的,它们也被认为是恐龙中的长跑冠军2。
生物分类
|| ||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霞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