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似哺乳爬行动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似哺乳爬行动物,学名:Mammal-like reptile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合弓纲,兽孔目一群史前动物,是哺乳类的直系祖先,在早期分类法中,被视为爬行动物的一个分支。似哺乳爬行动物最常用来称呼兽孔目动物;也可以广义地包括合弓纲。

简介大部分的早期爬行动物四肢都非常粗壮,从躯干侧向伸出。它们行动缓慢笨拙,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但其中被称为兽孔类的一个类群演化出更细长的四肢,这样它们的躯干就可以抬离地面,前进时更加轻松。无论是追逐猎物还是逃避追捕,它们都可以在崎岖的地面上行动得更加快捷。

兽孔类的一些早期成员,比如丽齿兽,是非常可怕的掠食者。它们的前颌有着可怕的牙齿,后面是巨大的剑形齿。但它们后颌用于切割和咀嚼食物的牙齿却小而无力。这显示它们仍然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生活方式,能量转化水平很低。与它们同时代的其他似哺乳爬行动物则更为进化,典型爬行动物特有的三尖牙齿演化成了具有三个齿尖和三个齿根的结构,这是哺乳动物复杂牙齿的雏形1。

概述似哺乳爬行动物是二叠纪中期到晚期的陆地优势动物。就跟同时代的几乎所有生物一样,它们的数量与多样性因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而严重地减少。有些物种存活到三叠纪,但恐龙快速地成为优势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可能存活到晚三叠纪后不久。

大多数专家不认为似哺乳爬行动物是正式的名称。似哺乳爬行动物在演化支上的位置,较接近现代哺乳类而非现代爬行动物。它们拥有腺皮,缺乏鳞片,所以它们在外观上看起来像是裸体的蜥蜴,缺乏毛皮与鳞片。然而,它们的外表特征更像是现代蜥蜴而非现代哺乳类,与爬行类的明显差异在于其内部结构的细微特征。还不清楚似哺乳爬行动物是否拥有毛发与乳腺,这些属于哺乳类的特征,仅由化石所提供的骨骼差异证据。

分类大多数古生物学者将下颌化石的明显特征,用来分辨似哺乳爬行动物与爬行动物。在似哺乳爬行动物演化到哺乳类的过程中,比起其他特征上的转变,下颌的转变是较好的分类、辨识工具。哺乳类的齿骨或下颌是由单一骨头构成,而现代与史前爬行动物的下颌是由多块小型骨头构成。

哺乳类的下颌是由齿骨-鳞状骨间的颌部关节连接者。齿骨连结者鳞状骨上的关节盂(Glenoid cavity)。所有其他的非哺乳有颌类脊椎动物,包括爬行动物,颌部关节是由下颌中一块称为关节骨的小骨,与头颅中的方骨形成。在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类之间的过渡物种,颌部关节是由一块大型的下颌骨头(类似哺乳类的齿骨),与方骨组成,而关节骨逐渐退缩。

随者演化过程,似哺乳爬行动物逐渐变得类似哺乳类,开始形成完整的次生颚,分开嘴部与鼻腔。而早期似哺乳爬行动物中,次生颚开始在下颌两旁形成,嘴部与鼻孔仍然连接者。

最后,次生颚的两旁开始弯曲,从C形改变为U形。次生颚开始往喉咙延伸,与整个嘴部固定,并形成全部的腭骨。下颌的骨头也完全地愈合。在一个真兽齿类的化石中,次生颚开始明显。较晚的三尖叉齿兽拥有完全闭合的次生颚。

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繁盛时代二叠纪的地球上生活着全新的爬行动物,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似哺乳爬行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占领了晚二叠世的陆地生态领域。但是它们没有逃脱掉二叠纪末的大灭绝,只有少量的幸存者2。

大灭绝在距近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发生了一场大灭绝,但有一些体形较小的肉食性似哺乳爬行动物则凭借某些结构特征幸存下来。进步的四肢让它们的狩猎更为轻松,进步的牙齿也可以用来咀嚼。这让它们从口腔开始的消化过程的效率高于爬行动物的消化系统,因此能量转换也更加迅速。丽齿兽和其他很多物种灭绝之后,幸存动物的竞争压力大为减小。随后在三叠纪里,它们演化成了第一种真正的哺乳动物的祖先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