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起源
1965年至1978年,先后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沽河、带岭及五营等地区,采到野兔标本7只;1962年2月,在五营收购到冬皮一张,1978年在逊克收购到冬皮一张,经鉴定,为一新种。由于其通体黑褐色,产自东北,故定名为东北黑兔。1
对于这一新种, 由其原始描述看来, 是以毛色的细微差异为主要判别依据, 然而毛色并非稳定的分类性状, 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 仅以此将其划分为一独立物种受到众多分类学家的质疑。而且, 迄今为止东北黑兔还不为许多权威的世界性哺乳动物著作所承认。因此利用更多的研究手段 (包括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为东北黑兔的分类地位寻找到合理的分类依据, 是我们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之一。2
地区分布小兴安岭, 北至黑龙江畔逊克。2
鉴别特征毛色全身黑褐色,额顶有一块极小的白斑,前、后脚掌毛色较浅,为鼠灰色。1
外形量度及头骨量度与东北兔没有太大差异。听泡的量度,长与宽均比东北兔及日木兔略大。顶间——上枕骨的形态与东北兔相似,而与日本免显著不同。1
上颌最前面的前白齿,前缘的折皱与日本兔及雪兔相同,而与东北兔及华南兔显然有别。为了便于说明,均以右侧前臼齿为标准,从齿冠看,依顺时针方向的顺序,将前缘的折皱进行编号。东北黑兔,日本兔及雪兔靠内侧的两个折皱(折皱3及折皱4)宽度差不多,位置也比较靠近,而中间的两个折皱(折皱2及3)的间距略宽。1
东北兔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其最前面的那枚上颌前臼齿,前缘内侧的两个折皱并不等宽,折皱4比相邻的折皱3宽得多;同时,折皱3与折皱4的间距也略大,显示出折皱3与折皱2两个中间的折皱略近。1
华南兔则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它最前的那枚上颁前臼齿的前缘折皱,4个折皱的宽度近乎等宽,而彼此的间距相等。1
通过上述毛色及前臼齿的特征对比,东北黑兔极易鉴别。1
外形特征冬毛通体黑褐色,毛基深灰,只有前、后脚掌鼠灰色。腹毛稍浅,为淡黑褐色额顶中间有一块极小白斑。个别标本,颈部,胸部略有极少数白毛。东北黑兔的尾长明显地短于后足长,耳长较短,显著短于草兔。1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海拔300至80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有时也在次生的阔叶林中发现。一般很少到居民区附近活动。因此,东北黑兔是典型的林栖种类。1
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内树种丰富,有红松,云衫,水曲柳,花曲柳,籽椴,糠椴,胡桃楸,白桦,风桦,山杨,大青杨及黄波罗等。主要下木有青楷子,花楷子,忍冬,白丁香,胡榛子,刺五加及卫茅等。1
郁闭度不大,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丛生。这种生境给东北黑兔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及食物条件。1
东北黑兔晨昏活功。以草本植物、树皮及嫩枝为食。1977、1978年冬季,在小兴安岭沾河所采的标本,胃内均是木屑状的食糜,估计是啃咬树皮的碎屑,据猎人讲:东北黑兔粪便的颜色较东北兔为淡,呈深灰色。活动时后足足迹前方的张开度亦较东北兔为大,容易区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