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紫球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紫球藻是紫球藻科、紫球藻属的一种淡水藻类植物。单细胞,常不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外被一层薄胶膜,常在潮湿土壤及墙壁上形成红色或浅褐色的薄片;干时呈皮壳状。细胞多数球形,血红色或暗紫红色。以细胞分裂营无性生殖。细胞直径5-24μm。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生于潮湿土壤及墙壁上。

基本信息紫球藻科Porphyridiaceae.丝体内的细胞明显分开,色素体星状或裂片状,具有中央淀粉核或无淀粉核。繁殖为无性繁殖,细胞直接分裂或整个营养细胞变为孢子释放出来1。

生长环境淡水藻类植物,常在潮湿土壤及墙壁上形成红色或浅褐色的薄片。

分布范围山西(太原、晋中),安徽(黄山),福建,湖北(武汉、荆州),分布较广泛。

国外分布:日本,德国,拉脱维亚,美国等。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识别要点紫球藻科Porphyridaceae藻体一般为单细胞体,有时形成群体,附着潮湿地面生长2。

主要价值紫球藻(porphyridiun)作为一种比较原始的红藻门单细胞藻类,能够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藻胆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胞外多糖物质。

藻胆蛋白紫球藻蛋白质约占生物量的50% ,其中84%为藻胆蛋白,特别是B-藻胆蛋白性质稳定。

藻多糖紫球藻细胞可积累20%-50%生物量的多糖,该多糖是由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等单糖构成的多聚体,具有独特的胶体性能,粘度大,其结构与褐藻胶,褐藻淀粉相似。

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约占生物量的9.5%.其中5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3。

培养基紫球藻有海产与淡水产两大类,但抗盐性都较强,经驯化后都可在海水培养基上生长。大量培养中为避免污染采用海水培养基培养。

环境条件无机盐是影响紫球藻生长的主要因子,有机物质如尿素可促进生长,维生素作用效果不明显,葡萄糖,蔗糖和乳糖也有促进生长作用,同时还可增加紫球藻活性物质的产量。

温度与pH紫球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31 ℃,最适温度为21-26℃,低温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具有重要影响,表明低温胁迫可促进长链脂肪酸合,但会降低生物量。

紫球藻对pH要求不高 5.3-8.3之间均可正常生长,一般认为pH7.5 较适宜。

光照紫球藻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生长,对光暗循环无特别要求,持续光照有利于生长,光强与光质变化会影响紫球藻生长,改变代谢产物和光合色素的含量及比,研究表明光强从538lx增加到4300lx ,藻体生长速率增加400% 可见一定范围内光强增加可促进生长。

弱光促进藻红蛋白合成,强光促进藻多糖合成,外界光照越强,分泌多糖量越大。

盐度紫球藻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宽35%-46%之间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