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季雨林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地区,在干季或多或少,甚至全部落叶的森林植物群落。是介于热带雨林向热带稀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

分布季雨林(Monsoon Forest)应归属于经向地带性植被,而非纬度地带性植被。普遍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印度、缅甸中部以及巽他群岛的东部岛屿为典型。我国云南南部也有零星分布。

特点季雨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旱季,上层乔木多数落叶,林冠稀疏,下层草本枯黄;雨季,林冠浓密,整个季相由黄褐色转为绿色。群落结构简单,林内藤本及附生植物稀少。多数情况下乔木层有两层植物,第一层林木高15米左右,少数可达20米以上,生长比较稀疏,树冠大,但不连续,树干分枝较低,枝丫弯曲,树皮较厚且粗糙,落叶阔叶树多于常绿阔叶树。第二层林木高4~10米,常绿阔叶树多于落叶阔叶树,生长受上层林冠疏密的影响。

季雨林突出的特点是其群落主要由热带性的落叶阔叶树组成。多数林木在旱季落叶,而在雨季来临时,大部分乔灌木和草本植物陆续发叶开花,所以季雨林又称为“雨绿林”。

种类季雨林通常为混交林。根据落叶树种的数量和落叶的程度,可分为半常绿季雨林和落叶季雨林两类。半常绿季雨林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区域发育最好,常直接与雨林邻接,外貌上与雨林差异不明显,但群落种类组成比较少。我国的半常绿季雨林中,常绿阔叶树多由榕树、桂木、蒲桃、萍婆等组成,有些地方也有青皮分布。落叶季雨林在东南亚一带,以柚木林、钝叶娑罗双林最为典型。我国落叶季雨林常见的主要建群种有木棉、楹树等。

资源丰富季雨林内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材用、纤维、油脂和药用植物等,是紫檀、黄檀、蔷薇木、黑木柿、柚木等名贵木材的原产地。季雨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是植物资源的基因库。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的区别在干湿季节交替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地带性密闭型森林植被。热带季雨林又称季风林或热带季节林,其植被与热带雨林植被的主要区别在于:群落结构简化,乔木层减至上下两层,至少有部分种类旱季无叶,板状根、茎花现象、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通常远不及雨林发达,林下灌木稠密,种类丰富。

气候下层乔木则多为常绿种类。典型的落叶季雨林为抽木林。半常绿季雨林拥有两层密闭的乔木层,分布在年雨量1500~2500毫米,干湿季明显,但高温和多雨季节、低温和少雨季节相结合,水热效应良好的地区,拥有两层密闭的乔木层,上层树木中部分属于固定落叶的种类,在不同干旱程度的年份,落叶量和无叶持续期都有较大差别。下层仍由常绿种类构成,藤本植物一般较繁盛。热带季雨林与热带雨林两类植被之间缺乏严格界限,呈现逐渐过渡的连续性。常绿季雨林在雨季时同热带雨林差别较小,但在短暂旱季时少量高大乔木可出现几天至几周的无叶期。群落越原始,群落内越湿润,落叶树种越少,群落外貌越接近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受气候变化制约,可分成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或称常绿季雨林)两大类型。落叶季雨林分布在年雨量500~1500毫米,有5个月以上月雨量不到100毫米的热带地区,具有不连续的上层乔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种类固定在旱季落叶,而且多在无叶期开花。

非洲热带季雨林关于热带季雨林生物群落的解释,非洲人认为它包括阔叶落叶林、常绿干旱林以及位于海拔3200英尺(约1000米)以上,一般出现在北半球北纬6°~13°的区域和南半球南纬5°~20°区域的林地。北部或苏丹的分区沿着西非雨林的东部边界和东非刚果雨林的北部边界而存在。苏丹分区被严重地影响了,只有很少的残余森林被发现分布于无树草原上。南部的或赞比亚分区范围较大,它们分布在沿着刚果雨林的南部边界。在赞比亚地区,尽管人类对林地的使用快速增加,但大面积的完整区域仍然保留着。热带干旱森林的碎片也发生在东非的海岸边,从索马里沿着肯尼亚共和国、坦桑尼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的海岸边的末端延伸到津巴布韦。干旱森林的碎片存在于几内亚海湾和马达加斯加西部海岸的佛得角岛屿1。

亚太地区季雨林热带季节性生物群落在亚太地区也被称为印度-马来西亚或是澳大利亚旱地森林和印亚季风森林。这些森林位于热带雨林的北部和南部,即印度、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季雨林位于泰国、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老挝、缅甸及沿着印度的德干高原,直到斯里兰卡。季雨林也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岛屿上,包括印度尼西亚群岛华莱士分线的两侧。新克里多尼亚和斐济的岛屿也存在这一季雨林。亚太平洋地区被分为两个部分:马来群岛的西部和东部。华莱士分线标志着两个地区的分界和在桑达和莎湖的边境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