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阈剂量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阈剂量的定义

阈剂量(thresholddose)指药物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某种可观察到的药理效应时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effectlevel,MEL)3。

阈剂量的概述阈剂量(或阈浓度)以下的剂量为阈下剂量(或阈下浓度)。在阈下剂量的作用下,用现代检查方法不能观察到机体的任何异常生理、生化反应或潜在的病理学改变。在实际应用中只选择阈下剂量中一个最大的剂量,这一剂量称为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最大无作用浓度)。一般所说的阈下剂量就是指最大无作用剂量4。

阈剂量的分类阈剂量包括急性阈剂量和慢性阈剂量

1、慢性阈剂量:长时间反复染毒引起机体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为制订毒物容许标准时的基本参数5。

2、急性阈剂量:一次染毒后,引起机体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用以评价毒物急性毒性下限5。

阈剂量的差异表现如果某药物只呈现一种药理效应,则阈剂量只有一个剂量值;如果某药物有多种药理效应,那么表现不同效应时的阈剂量就不一定是一样的。

对于许多通过受体机制发挥作用的药物而言,如果受体分布广泛,往往导致药物作用选择性差、药物效应多,此时各种效应的阈剂量差异表现为各效应组织或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阈剂量小则表明敏感性高,反之则低。对于药理效应而言,从用药目的角度可以分为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效应的阈剂量高低只是反映产生效应所需的最小浓度或剂量不同而已,而这种不同可能暗示某效应有着不同的内在作用机制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下去,如果是受体机制则可能意味着不同器官组织分布的受体有不同亚型存在。如戊巴比妥钠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脑内GABAA受体功能,而该受体有多种有功能的亚型存在。因此,不同亚基组合形成的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导致不同效应在不同的阈剂量出现4。

另外,药物效应的阈剂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多次重复给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有效果,此时该效应的阈剂量是增加的,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耐受性。这种阈剂量的改变不是由于亲和力的改变,而是受体数量降低或内在活性降低的结果4。

阈剂量的临床意义阈剂量是确立最大无作用剂量的依据;最大无作用剂量又是确立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最大容许浓度的毒理学依据。

从阈剂量开始到刚好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为止(实际工作中以半数致死量为上限),为毒物的毒作用带。毒物的毒作用带范围越小,危险性就越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效应产生的阈剂量比较大,观察手段或方法有特殊要求,此效应可能被其他效应所掩盖,出现其效应被无意中忽视的情况。比如对于巴比妥类中毒的病人,临床上容易观察到的是呼吸抑制现象,而心功能抑制现象可能被掩盖或被认为继发于呼吸抑制,如果在抢救过程中仅注重呼吸兴奋药的使用而忽略了强心药物的使用,则可能导致抢救失败。

相关术语吸收量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污染物进入人体的剂量。一般用机体的吸收量来表示,单位常用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吸收量不同于摄入量,后者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机体的污染物的数量;前者则指摄入机体的污染物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的数量。污染物对机体所起的毒害作用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吸收量。

阈浓度如果毒物的最小剂量是以浓度表示的,则称为阈浓度。阈剂量(或阈浓度)以下的剂量为阈下剂量(或阈下浓度)。

阈下剂量即最大无作用剂量,低于阈剂量,没有观察到机体产生不良效应的最大剂量称为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最大无作用浓度)。在经口毒性实验中,应用最敏感的实验动物品种和毒性指标,未观察到任何毒性作用的最高剂量。该剂量低于有害作用的阈剂量。常在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慢性最大无作用剂量是制订环境中外来化合物容许限量的重要依据。与此相似的术语有无作用水平、无反应水平 (noresponse level)、无可见作用水平及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6。

毒作用带从阈剂量开始到刚好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为止,为毒物的毒作用带。此带范围越小,危险性愈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是制定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的主要依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