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玉米根叶甲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玉米根叶甲,属叶甲科。危害玉米、大麦、狗尾草等。初孵幼虫取食玉米根毛和外皮层组织,逐渐长大后开始咬食皮层并在中柱内钻坑,随根生长移动,食量不断增加。苗期取食叶缘部分,幼叶成不规则孔状,偶而幼虫可切断植株基部。因幼虫取食根系减少植物生长的水分和营养,更易于倒伏,造成减产。成虫取食植株,在花粉散发前,大面积切断玉米须,影响授粉;也可取食叶片,减弱植株长势。同时,也是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CMV ) 和史特瓦氏枯萎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美国,该虫每年可造成10亿美元损失。

外形特征成虫黄绿色,背部有3条黑色条纹,长约6.35mm。

幼虫体弯曲,长11mm,头部棕黄色,体白色,臀板黑色;卵: 淡黄色,长0.65mm ,宽0.45mm ,表面有网脊。玉米根叶甲以卵越冬,在5月末、6月初孵化,需积温380日度(12. 8℃以上)。幼虫生活在玉米植株周围土中,取食根部;幼虫发育3龄,约3周。幼虫发育成熟后,做6~9mm 的蛹室化蛹; 蛹不会活动,蛹期为5~ 10天。7月初开始羽化,短时间内即交尾,取食2周后开始产卵,一雌15天内可产卵1045粒,雌成虫可存活16~ 84天。不同纬度地区,年发育代数不同,一般在1~3代间1。

生活习性玉米根叶甲可随带根植株及飞机等交通工具传播。1868年,该虫在美国堪萨斯州第1次被记载,1909年,在科罗拉多州玉米上被发现。此后,迅速东移到内布拉斯加州,1954年扩散至南达科他州和密苏里河一带。1955~ 1960年及1965~ 1970年间出现2个扩散高峰,现已扩散至全美玉米种植区以及加拿大、墨西哥的部分地区。1992年7月首次传入欧洲,据推测是从北美洲随飞机传入前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并向西北随气流传播。1995年监测表明,比上一年向北蔓延了40~ 50km ,向东、西各扩散了10km。1995年传入匈牙利的琼格拉德县和克罗地亚的探什尼亚齐。该虫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分布情况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塞尔维亚、匈牙利、克罗地亚、罗马尼亚。

防治方法检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特别注意寄主根部等。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防治方法玉米和其他作物轮作是防治根叶甲的有效措施,如同大豆、小麦、饲料作物轮作后,可明显减少土壤杀虫剂的使用量。调整播种期可以降低玉米根叶甲种群数量。早播玉米有利于玉米根叶甲幼虫的发育;晚播因早孵化幼虫缺少食物而增加死亡率,减少其发生种群数量。但晚播同高产要求相矛盾,生产中可灵活掌握。玉米根叶甲造成严重危害时,必须使用土壤杀虫剂,如可用甲拌磷*颗粒剂进行拌土处理。为避免抗性的产生及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在化学防治状况不断恶化时,必须考虑栽培措施和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

氟虫腈防治玉米根叶甲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广谱,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髙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施于土壤能有效地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叶面喷洒时,对小菜蛾、菜粉蝶、稻蓟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长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