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为鳞翅目,蓑蛾科。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地。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腊梅、梅花、向日葵、月季、蔷薇、牡丹等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还嚼食茎干表皮,吐丝缀叶成囊,躲藏其中,头伸出囊外取食。
简介昆虫名,为鳞翅目,蓑蛾科。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等地。寄主除有唐菖蒲外,还有腊梅、梅花、向日葵、月季、蔷薇、牡丹等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还嚼食茎干表皮,吐丝缀叶成囊,躲藏其中,头伸出囊外取食
成虫雌成虫纺锤形,蛆状,乳白色至乳黄色。头极小。雄成虫翅展35-44毫米,体翅暗褐色,密披绒毛。触角羽状。前后翅褐色,近外缘有4-5个透明斑。
卵近圆球形,初为乳白色,后变为淡黄棕色。虫囊内卵堆圆锥形,上端呈凹陷的球面状。
幼虫初孵幼虫体扁圆形,老熟幼虫,雌虫黑色,体粗大;雄虫黄色,较小。虫囊纺锤形,取食时囊的上端有1条柔软的颈圈。雄囊的下部较细,雌囊则较大。
发生规律该虫年生1代,少数生有2代。以老熟幼虫在虫囊内越冬。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雌成虫经交配后在囊内产卵,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随风吐丝扩散,取食叶肉。该虫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所以在高温干旱的年份里,该虫为害猖獗,幼虫耐饥性较强。
防治方法(1)冬季整枝修剪时,摘除虫囊,消灭越冬幼虫。
(2)利用成虫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
(3)保护和利用天敌。主要有伞裙追寄蝇等。
(4)化学防治 在幼虫为害盛期,喷1次青虫菌与多角体病毒混合液200倍液。
生活习性大蓑蛾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一年发生一代。广州两代,多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挂在枝梢上越冬。一代地区幼虫为害多在6月份。幼龄幼虫仅食去下表皮和叶肉,留下的上表皮呈透明黄褐色斑块。长大后将叶片咬成孔洞,严重时能食去全部叶片和嫩梢、枝皮等。雄蛾有趋光性。雌蛾产卵后不久即死去。幼虫孵出后由母囊的排泄孔爬出,四处横行,或叶丝飘扬传及邻树。当幼虫寻得嫩叶后,先叶丝营囊而后取食。虫体体藏于保囊中,幼虫活动或取食时头、胸部伸出囊外,负囊行进。多于清晨、傍晚和阴天取食。随着虫体增大,护囊亦相应加大。雌虫一生均生活在护囊内,7-9月幼虫老熟时为害最烈。11月上旬越冬时转换身体方向(头向下,尾向上),并喷丝封闭囊口,使虫体悬挂在寄主枝条上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