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棕榈类植物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棕榈类植物是一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单子叶植物的统称。棕榈类植物为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约有220余属、2700余种,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

简介棕榈科(Palmae)植物是在园艺上的统称。全世界棕榈科植物约有220余属、2700余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以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为其分布中心。中国原产约20余属,70多种,以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等省(自治区)为多,长江流域也有分布。

形态棕榈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一科,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干通直,不分枝,常被有叶的宿存的基部,有些种类攀援璃而多刺。茎单生或丛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属除外)。叶小,常聚尘于树干的顶端,但在藤本中则散生,叶片极大,螺旋状排列,呈全缘、羽状或掌状分裂,叶柄基部常扩大成一纤维状的鞘。棕榈科植物的花通常较小,多为淡绿色,圆锥花序或穗状花序,花被六裂,两列,裂片离生或合生,通常具雄蕊6枚。棕榈科植物的果实为核果或浆果,外果皮多为纤维质,内果皮坚硬。种子富含油分,棕榈、椰子等均是世界上著名的油料作物1。

分类根据叶的分裂方式,可分为:

①扇叶类(掌叶类)。叶掌状分裂。全形似扇。其中乔木有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蒲葵(Livistona)等,灌木有棕竹(Rhapis)等。

②羽叶类。叶羽状分裂如羽毛状,种类比扇叶类更多。其中乔木有椰子、鱼尾葵(Caryota)、桄榔(Arenga)、槟榔、王棕(Roystonea)、假槟榔(Archontophoenix)、油棕等,灌木有山槟榔(Pinanga)等,藤本有省藤(Calamusspp.)、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等。

除以上陆生种类外,还有生于海边浅水中的水椰(Nypa fruticans)等。

主要特性棕榈类植物大多喜高温、高湿的热带、亚热带环境,但不同种类的耐寒、耐旱性有差异。如油棕原产热带非洲,要求年平均温度24~28℃、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的气候条件,不耐霜雪和干旱;而棕榈则能耐-7.1 ℃低温,且有一定耐旱力。土壤以湿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壤土为宜。多数种类较耐荫。根浅,畏强风;但椰子为深根性,可抗强风。大多为长寿树种,但有些种类如贝叶棕开花结果后植株即死亡。

常见类型在中国最常见的棕榈科植物是棕榈和椰子,前者具有宽50厘米左右的掌状叶,后者则具有羽状叶,很容易区分。此外,蒲葵、鱼尾葵、棕竹等也分布很广,其中蒲葵的掌状叶宽达1米,鱼尾葵的羽状叶小叶片形如鱼尾,棕竹掌状叶的小叶似竹叶,也各具特色。

经济价值由于棕榈科树种形态美观、典雅,因此在热带地区常作行道树、风景树栽培,在北方则作为室内观叶植物盆栽观赏。

棕榈科植物除供观赏外,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原产于非洲的油棕果实不仅含油量高达80%以上,而且质量好,有世界油王之称。

马来西亚产的糖棕,汁液富含糖分,可用于制糖业和酿酒工业。

亚洲热带地区出产的西谷椰子,树干富含淀粉,可制“西米”,被称为出米的树。椰子果实的汁液为优质饮料,果肉可生食或榨油,果壳可雕刻成工艺品,果皮纤维可制成绳索槟榔的果皮、种子均可入药,有健胃、驱虫等功效。

枣椰树的果实(椰枣)又称海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达55%以上,在原产地非洲有“绿色的金子”之称。

白藤、黄藤、省藤等藤本棕榈的茎,是编织各种藤器的原料2。

繁殖和栽培棕榈类植物多行播种繁殖,种时有些种类要进行种子处理。棕榈可直接冬播。一些根际萌蘖的种类,如棕竹属、山槟榔属等可用分株法繁殖。栽培措施须尽量满足不同种类的特性要求。如蒲葵生长季节须经常松土、除草并适当施肥,秋季注意培土。

棕榈抗性较强,但容易风倒,播种育苗3年生出掌状叶后才可移栽定植或种于花盆中。园林栽培宜用5~8年生树苗。蒲葵、棕榈等既喜阳、又耐荫,在栽培配植中可用不同龄树苗高低参差混栽,相互掩映;油棕、王棕等喜阳光充足而不耐荫蔽,主要用作行道树或丛植、群植;棕竹等耐浓荫,同时对阳光也有一定的适应性,适栽于大树下或庇荫场所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