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银叶山蚂蝗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银叶山蚂蝗原产于巴西,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北部;在巴西分布于南纬10度海拔1000米的地方。一般分布于南纬30度至北纬19度,海拔高度由海平面至2400米,雨量范围在900~3000毫米,现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等省有引种。

简介银叶山蚂蝗又名粗三叶草,原产于巴西、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北部。在巴西分布于南纬10。海拔1000米的地方。一般分布于南纬30。至北纬19。,海拔高度由海平面至2400米,降雨量范围在900~3000毫米的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等省有引种。海南儋州已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银叶山蚂蝗多年生蔓生草本,株丛高70厘米。茎圆筒形或具棱,长达150厘米,茎上密被有钩短毛。三出复叶,托叶短,棕色。叶柄长2~5厘米。小叶卵圆形,长3~7厘米,宽1.5~3.5厘米,顶生小叶叶柄长5~15毫米。叶面绿色,靠近中央叶脉有一银白色的条斑。叶背淡绿色,两面被有毛。总状花序,花粉红色,开花后淡蓝色。荚镰形,棕色,成熟时易横裂为4~8个荚节,长4~5毫米,宽3毫米,密被有钩的细毛,易粘附。种子黄绿色,近三角形的卵圆形,长3~4毫米,宽2毫米,厚约l毫米。

牧草特性银叶山蚂蝗喜温和的气候,春季很早开始生长,当夏季高温时叶片会发生凋萎。怕霜害,但天气转暖时.很快恢复生长,春秋两季生长良好。生长温度的低限约15℃,雨量900毫米已足够生长。旱季产量低,相当耐淹渍。银叶山蚂蝗适应的土壤范围很广,从砂土至粘壤土都可生长,在坚实的重粘土生长较差。耐酸性土,在pH值5.5~6.5生长良好。不耐碱。对肥料反应敏感,如缺乏磷、钾、硫、钼等肥料时生长不良,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较差。银叶山蚂蝗为短日照植物,幼苗生长比较弱,在南宁11月开花结荚,到12月下旬种子成熟。在无霜或轻霜的年份,结实良好。它的荚节粘附力强,能借动物传播,散落在适宜的土壤上能蔓延生长。建植起来的银叶山蚂蝗,对杂草的竞争能力十分强,能够侵入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雀稗属(Paspalum spp.)的草场上。比较耐阴,与狗尾草(Setaria vividis),黍(Panicum spp.),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虎尾草(Chloria spp.)等禾本科牧草混生良好1。

价值利用银叶山蚂蝗茎和叶密被短毛,适口性不佳,家畜要逐渐习惯采食。一般先吃嫩梢、叶片,后吃茎蔓。可以放牧,青刈和调制干草。

在南宁一年刈割2~3次,亩产青草1500~2000千克。据报道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每亩年产干物质311千克。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1.2~18.2%,可消化率为54.5%,银叶山蚂蝗耐家畜践踏,再生力较强,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可组成良好的草场。它在春季返青快,秋季再生良好,这一时期提供豆科饲草特别有价值。在无霜的地区,能保持青绿延续利用,但在重霜地区则干物质损失很大。它生长强健,若管理良好,能保持5~8年。银叶山蚂蝗叶量丰富,叶片容易腐烂,茎叶能形成厚密的覆盖层,也是优良的绿肥覆盖植物。银叶山蚂蝗近年引入我国南方试种,适应终年温暖少霜的地区。种子较易采收,每亩可收种子7.5~21千克。相近饲用价值的同属植物:山蚂蝗属全世界约有3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少数在温带。我国约有55种,分布西南至东南各省区,起源于南美的少数种被引种到一些热带国家作为饲料和牧草植物,引种成功的除银叶山蚂蝗外,还有绿叶山蚂蝗(D.Intortum),我国南方有引种。一些种含有少量丹宁,降低了适口性。还有假木豆(D.Triangulare)、异果山绿豆(假地豆) (0.Heterocarpum)。

栽培技术银叶山蚂蝗在进行全翻耕整地良好的条件下播种,生长最好,但也能够在粗放清理地面的情况下建植。可以条播、撒播或飞播,每亩播量约250~500克。播种深度不超过1厘米。宜在春季早播,生长期长,产量高。每亩施磷肥25~50千克作基肥,添加钙、钾、硫和钼,效果更好。银叶山蚂蝗草地,要建植好后才开始放牧,它不耐低刈,宜留茬高20~30厘米以利腋芽快速再生。如过度放牧割茬,低达5厘米,则逐渐从草地中消失。建植良好的草地适度的火烧可以很好地恢复。每年追施一次磷肥。银叶山蚂蝗成熟不一致,果荚易断裂脱落,可在种子50%成熟时一次刈割采收,晒干脱粒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成玉林 - 副教授 - 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