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瘦猴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早中新世的瘦猴类(lorisidae)发现在东非;晚中新世的瘦猴(nycticeboides)发现在巴基斯坦的西瓦立克。

简介瘦猴( Lorisoidea)是一种夜行灵长类。吻部较短,鼻部湿润,因此在新的灵长类划分标准中,被划分在狐猴次目之下。瘦猴类除第二趾有爪外,其余各趾上均为指甲。在传统分类中,瘦猴类包括瘦猴和丛婴猴两科。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东南亚的森林地带,以果实、树叶和昆虫为食1。

习性现生的狐猴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一带,其次在东非和南亚;中国生存的仅有一种蜂猴(nycticebus coucang),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在北美和欧洲始新世时期,除了繁盛着原始的狐猴类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眼镜猴,都归于鼠猴科(omomyidae),生存的时代从早始新世到渐新世。而现生的眼镜猴只留下1属3种,分布在东南亚。现生的眼镜猴(tarsius)有大的眼眶,膨大的听泡和适应于跳跃的延长的上踝骨。而鼠猴科不同于现生眼镜猴的是犬齿稍小,门齿长或缩小,某些属的牙齿原始而又具有分化的特征、缺少现生种中延长的次生鼓室的窦等。头后骨骼明显地原始。

归属种类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灵长类为杂食性,具五指型四肢和灵活的手指,手指前端具指甲而无爪或蹄。眼增大,双眼前视,脑较发达。牙齿也不特化,臼齿方形,上、下臼齿均呈四尖型,齿式为2、1、3、3或2、1、2、3。灵长类不是高度特化的哺乳动物,保留着较多一般性的真兽类的特征。灵长类与食虫类有很多近似之处,尤其是早期的和较低等的种类。

灵长目最引人注意之处是人类自己在生物学分类系统中也被置于灵长目中。因此,灵长目的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将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灵长目动物的树栖习性,使其化石较少,更增加了少量灵长类化石的身价。至于人类化石由于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起源及人种的起源等敏感问题,就更为引人注目。灵长目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案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