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鼬獾,穴居于石洞和石缝,善掘洞。杂食性,以蚯蚓、虾、蟹、昆虫、鱼和小型鼠类为食,亦食植物根茎和果实。属于獾亚科鼬獾属,分布于印尼爪哇岛1。
基本信息爪哇鼬獾
别名:缅甸鼬獾。
拉丁名:[Melogale orientalis]。
英文名:Javan ferret badger,Burmese ferret badger。
食肉目—犬型总科—鼬科Mustelidae—獾亚科gracilis—鼬獾属。
简介所有种类的鼬獾外观都很相似,不同种类之间只存在细微的形态差异,它们的分类有待进一步修改。在大部分分布范围内,鼬獾都是和大齿鼬獾同域分布。这两种鼬獾在形态上几乎完全相似,只是鼬獾体形稍小,白色背纹略短,前臼齿要小很多2。
分布和栖息地中国南部和中部、台湾、缅甸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生活在森林、地、矮树丛和茂密的草原。能利用有隐蔽物的耕地,可以生活在人类居住区附近。
觅食生态学主要食物是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蚯蚓和昆虫、果实和种子。次要食物包括少量小型兽类、爬行动物腐肉和卵。没有捕食家禽的报告。几乎完全在夜间觅食1。
社会性和空间行为单独觅食,但是巢域大幅度重叠,最多由4个成员组成的两性群体利用一个共同的洞穴,说明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很可能和狗獾一样建立群体巢域。雌雄两性的巢域面积没有差别,平均为1.3平方千米(变化范围是0.51~4.7平方千米)。
生活习性栖息於森林或灌木、树丛里,栖居于自行挖掘之树洞或岩洞内,於薄暮或夜晚方外出狩猎,白天则於洞穴内休息。活动范围由平地至山麓,攀爬能力强,但不常爬到树上,行动甚缓慢,在地面就象拖拽似的,不能跳跃。
主要以嗅觉发现猎物,但它听力及触觉仍佳。具有味腺,受惊吓或被逼迫时,会分泌恶臭的气味,而以其头上及喉下之黄白色斑点作为警戒色。
所属分类鼬獾属有4种:大齿鼬獾Melogale person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伊氏鼬獾Melogale everetti、缅甸鼬獾Melogale orientalis。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东南亚。我国有鼬獾和缅甸鼬獾2种。鼬獾在我国共有4个亚种,指名亚种M.m moschata分布于贵州和广东;台湾亚种M.m subaurantiaca分布于台湾;东南亚种M.m ferrogrisea分布于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等地;滇南亚种M.m taxilla分布于广西、云南和海南。体长31~41厘米,尾长15~23厘米,体重1~1.5千克。息于河谷及丘陵的森林、草丛中。穴居于石洞和石缝,善掘洞。杂食性,以蚯蚓、虾、蟹、昆虫、鱼和小型鼠类为食,亦食植物根茎和果实。缅甸鼬獾分布于越南、缅甸、印度、尼泊尔和我国的云南及广东,体形和毛色均似鼬獾,但较大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