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永川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永川龙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全长约11米,站立时高2.85米,最高速度50km/时。永川龙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呈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脖子较短,身体也不长,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则要将尾巴翘起,作为平衡器用。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豹子和老虎。凭借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永川龙一下子就能击倒虚弱的食草恐龙,是个凶残而冷酷的杀手。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chinese )→ 永川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yangchuanosaurus

发音( pronounce )→ yang-chew-ann-uh-sawr-us

含义( meaning )→重庆市永川地区发现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新兽脚类

tetanurae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鸟兽脚类

carnosauria肉食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allosauroidea异特龙超科

科( family)→ ?sinraptoridae中华盗龙科

属( genus )→ yangchuanosaurus 永川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y. shangyouensis上游永川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y. longqiaoensis

y. magnus

y. yandonensis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y. hepingensis和平永川龙

= sinraptor hepingensis 和平中华盗龙

时代( period )→侏罗纪晚期 oxfordian-kimmeridg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国重庆永川区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10-11米

推测体重( mass )→ 4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 dong, chang, li & zhou, 1978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dong, chang, li & zhou, 1978

简介永川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是一种大型的兽脚类肉食性恐龙,闪其化石在四川永川区发现得名。

永川龙有丰富的化石材料保存,除70年代在重庆市永川区发现的较为完整的化石个体外,80年代又在被誉为“恐龙之乡”的自贡市发现了更为完整的骨架,其中包括精美的头骨化石。因此,永川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化石保存得最好的肉食恐龙之一。

永川龙作为一种大型的肉食性动物,它的体长约有10米,有一个大约1米长的、呈三角形的大脑袋。在脑袋的两侧有6对颞孔,其中有一对是眼孔,这说明永川龙的视力应该是很好的。其余的孔是附在头部的强大肌肉群,是用来帮助撕咬或者咀嚼食物的。它抬起头来的时候高度可达5米,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不仅能迈开大步追捕猎物,而且还有以较快速度奔跑的能力。长长的尾巴在奔跑的时候可当平衡器来用1。

形态特征永川龙是一种生活于晚侏罗世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以其标本首先在重庆永川区发现而得名。永川龙有一个近1米长、略呈三角形的大脑袋,两侧有六对大孔,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头部的重量。在这六对大孔中有一对是眼孔,这表明它的视力极佳,其他孔是附着于头部用于撕咬和咀嚼的强大肌肉群。永川龙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加上他粗短的脖子使得永川龙拥有巨大的咬力。永川龙的尾巴很长,可以在它奔跑时作为平衡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它的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用这对利爪可以牢牢的抓住猎物。永川龙的后肢又长又粗壮,生有3趾,像涉禽那样用三趾着地,奔跑非常快速。有这样的后肢,永川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追捕到猎物。

分布范围永川龙(Yangchuanosaurus)是兽脚亚目(Theropoda)、肉食龙次亚目(Carnosauria)、中华盗龙科(Sinraptoridae)的一属。生活在侏罗纪晚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化石发现于中国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上游水库。永川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

栖息环境作为一种大型的肉食性动物,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与今天的虎、豹类似,性格冷僻,喜欢单独活动。一些性情温和的植食性恐龙常常是永川龙捕猎的对象,一旦被它盯上,就很难逃脱。

永川龙的模式种为上游永川龙,体长大约11米,头骨长122厘米,头骨高50厘米,这个属有两个种,包括上游永川龙与和平永川龙,后者超过8米长。

物种学史在1977年,中国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上游水坝施工时,挖出一个几乎完整的身体骨骼、头颅骨(编号CV 00215),随后又挖出更多的化石。隔年,由董枝明等人正式描述、命名,这个标本被命名为上游永川龙(Y. shangyouensis)。化石发现于沙溪庙组地层,地质年代约1亿6120万到1亿5400万年前,地质年代约侏罗纪晚期的牛津阶或启莫里阶。在1983年,董枝明等人将同一挖掘地点发现的完整身体骨骼、头颅骨(编号CV 00216),命名为第二个种,巨型永川龙(Y. magnus)。

董枝明最初命名这两个种时,根据体型大小而将它们命名为不同种,上游永川龙的眶前窝内只有一个洞孔,巨型永川龙的眶前窝内还有一个额外洞孔。在2012年公布的一份坚尾龙类种系发生学研究,提出上游永川龙、巨型永川龙是相同种,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个体差异、变异。至于两个种的颈椎形态差异,可能是来自于不同位置的颈椎。此外,两种的正模标本非常类似。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提出永川龙与中棘龙是相同属,但此理论没有获得其他科学家的支持。

在2012年,一个部分身体骨骼、不含头颅骨(编号CV00214)被编入上游永川龙,这个化石被发现于自贡市的伍家坝,属于下沙溪庙组地层。董枝明在1978年建立为四川龙的新种,盐都四川龙(S.yandonensis),由于当时没有详细的研究过程,所以是个无资格名称。董枝明在1983年将这化石改归类于甘氏四川龙(S.campi);甘氏四川龙当时是个疑名,化石只有四颗牙齿。在2001年,DanielChure提出编号CV00214标本应该建立为新物种,当时非正式命名为董氏四川龙("S.dongi"),或应该归类于自贡四川龙(S.zigongensis)。在2012年,其他研究人员提出这些化石无法被归类为相同种,因为甘氏四川龙的牙齿缺乏可鉴定特征。此外,编号CV00214标本、自贡四川龙没有共同的自衍征,而且后者来自于不同年代的上沙溪庙组地层,因此两个不应该是相同种。根据种系发生学分析,编号CV00214的最近亲是上游永川龙,因此研究人员将这个标本归类于上游永川龙;研究人员并发现自贡四川龙是上游永川龙的近亲,因此将该种改归类于永川龙的第二个有效种,自贡永川龙(Y.zigongensis)。

自贡永川龙有四个化石,正模标本(编号ZDM9011)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左上颌骨(编号ZDM9012)、两颗牙齿(编号ZDM9013)、以及一个左后肢(编号ZDM9014),这些化石都是发现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下沙溪庙组地层,地质年代为侏罗纪中期。最初在1983年被命名为自贡四川龙,之后在2012年被改归类于永川龙 。

化石研究永川龙有丰富的化石材料保存。

和平永川龙头大而笨重,颌上长有匕首状的锋利牙齿;前肢短小,后肢长,靠两脚行走,爪大而尖锐。它生活在河湖之滨的高地丛莽之中,捕食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是异常凶猛的肉食龙。这具标本长约9米,是亚洲最完整的肉食龙。

关于永川龙的研究和发掘还在进行中。

特种邮票国家邮政局官网公布了《2017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永川龙成功入选《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并将于2017年5月19日首次发行。永川龙亮相“国家名片”,标志着中国发行第一枚以永川为题材的邮票。

《2017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明确,2017年邮票计划发行26套,特种邮票16套,纪念邮票10套。特种邮票包括中国恐龙、丁酉年、拜年、千里江山图、商务印书馆等。我国已记述的恐龙种属有160多种,约占全世界的1/6,此次中国恐龙邮票则从中精选7类恐龙,重展风姿。恐龙中的霸王永川龙以其奔跑迅速、性情凶猛等特点脱颖而出,与棘鼻青岛龙、华阳龙、巨盗龙、小盗龙、中华龙鸟、马门溪龙一起入选《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将于2017年5月19日首次发行。

永川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枚以永川为题材的邮票,永川将积极做好永川龙邮票的发行、宣传和服务工作,增强永川龙邮票发行的纪念意义,借助此次契机全面展示永川区经济、人文及整体发展情况,提升永川区在全国及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黄头生 - 副教授 - 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