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姥甲虫是一种发现于非洲纳米比亚沙漠(namib deser)的甲虫。甲虫是沙漠中的行者,一路向沙丘的顶部爬去,到了沙丘的顶部,它们将身体转向风的方向并低下头。有一项特殊的功能,它能够用它的后腿来收集水分。科学家效仿雾姥甲虫的这一特殊功能,提出"撒哈拉森林计划”,在撒哈拉建造大量的温室和发电厂,生产食物、能源和淡水。
形态特征非洲纳米比亚的雾姥甲虫生活在沙漠中,它的背部有很多凸起的麻点。麻点犹如山峰,麻点与麻点之间就像山谷,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一种蜡状外衣的微小球状物覆盖在这些“山峰”和“山谷”上面,形成防水层1。
生活习性雾姥甲虫这种变色龙能使身体两侧呈不同颜色,一面黑色,一面白色,以便早晨用其中一面吸收热量,用另一面防止热量流失2。
纳米比亚沙漠(namib desert)的降水非常稀少,当海岸雾霭被风吹入内陆时甲虫是沙漠中的行者,一路向沙丘的顶部爬去,到了沙丘的顶部,它们将身体转向风的方向并低下头1。遇到大雾来临时,甲虫便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背部,从雾中获取水分。它们让身体倒立,雾中的微小水珠就会凝聚在“山峰”上,然后顺着“山谷”慢慢流下。当甲虫想喝水时,会低下头,背部收集的水滴便会滚到甲虫的嘴里1。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学会了雾姥甲虫的这个技巧,他们撑开细细的、类似排球网的纤维网来收集雾气。雾气沾挂在网眼上,然后一滴滴地汇成细流,流进一个积水池3。
应用科学家根据甲虫的采雾活动发明了“采雾器”这样一种集水装置,可用于多雾干旱地区收集雾中的水。“采雾器”是绑在两根杆之间的孔筛网。这些竖直的网沿着山顶或山坡搭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孔筛采雾的方式与雾姥甲虫采集水法大致相同。当雾涌入时,小水滴附着在筛网的网布上,足够多的水滴渐渐积累起来形成大水滴,并顺着网滚下。这些水将流入连接到筛网底部的水槽,随后将水输送到社区的蓄水池中1。
在南美洲高海拔的沙漠群落,采雾法被证明用处极大,阿塔卡玛沙漠北端的阿里卡市多雾而无雨,人们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收集雾水的捕雾网,垂直悬挂在野外,以捕捉山峰上的浓雾。等雾气凝结在网的表面,积攒成水流后,再通过水槽输送给村里的住家。现在居民们高兴地说:遇上大雾天,他们一个村每天可用“网”收集到1万升的“自来水”,不但饮用有余,还能经常洗澡1。
科学家鲍伦和其他两个科学家也从纳米比亚的雾姥(fog-basking)甲虫身上获得了灵感,提出了“撒哈拉森林计划”,即在撒哈拉建造大量的温室和发电厂,生产食物、能源和淡水。
他们发现,在长期的进化中,雾姥甲虫“发明了”一种可以从干燥的纳米比亚沙漠中收集新鲜淡水的方法。白天,雾姥甲虫黑色的背壳吸收热量,晚上,背壳温度比周围的环境温度要低,这样,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在其背壳上。早上,甲虫只需倾斜自己的身体,就可以将水滴进自己的嘴巴。
科学家由此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实验。从空气中收集或者从沿岸抽取的海水在温室前面蒸发,可以为植物创造一个适合其生长的湿润环境。接着,水会凝结,只留下盐分,同时,在温室周围建造一个集中式的太阳能收集太阳的热量,蒸馏水用来清洁太阳能设备。热量将水变成水蒸气,驱动涡轮产生电力。该系统不仅可以产生温室所需要的5倍多的水,而且产出的能源是其他太阳能发电站的两倍。
尽管该冷凝过程的灵感来自甲虫,但整个过程也模拟了自然过程—水在地球上从大气到地球再到海洋循环的水文系统。科学家已经在位于西班牙大陆南端1500公里处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e)、阿拉伯国家阿曼以及阿联酋进行了实验。鲍伦认为,这种方法非常适合非洲、亚洲、大部分中东国家、澳大利亚甚至西班牙的一部分地区使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