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与结构
1、永冻层一般分布在地下30~40厘米处,通常又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夏季融化,下层仍处于冰冻状态。永久冻土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
2、永久冻土地带的泥土不一定有水分,例如在无孔基岩(不透水的岩石)里就不可能有水;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水不仅存在,而且更超过地表物料的潜在水饱和量。3、一般的冻土层在气候回暖或受到强压时,冻土内的冰会融化成为水;但永久冻土的所在之处,即使在天气回暖之时,气温仍然在冻点以下,使冻土内的冰不能再次融化成为水,因而冻土的组成不改变。其持续冰冻时间可长达1000年以上。
4、永久冻土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克每千克,腐殖质结构简单,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碱性反应,阳离子代换量低,一般为10厘摩尔/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12
形成条件永久冻土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
气温要很低如果年平均气温高于零度,虽然可以形成季节性冻土,却无法形成永久冻土。
持续时间较长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冻土层一般都有几百米厚,而大气的低温要传导到地表以下几百米的深度,要用几百、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3
形成要素1.冰雪:永冻层并非一定有冰,也可能只有冻土。不过一般在永冻层之上总是会有积雪或者冰块。这些雪对于地表会有保温作用。同时,这些积雪又会帮助地表降温。在化雪的季节,由于溶化,气化的发生,产生大量潜伏热,会带走热量,从而降温。
2.土壤中的水:水的导热性比冰要差很多。土壤中的水可以看做是夏天阻挡外界热量进入永冻层,冬天允许永冻层的热量传出地表。所以可以有效的保证永冻层温度低于0摄氏度。
3.地表植被:植被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4.泥炭:泥炭是产生永冻层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干泥炭,就像是绝热的器具可以有效保证永冻层低温。此外,泥炭中的水分由于吸收了大量潜伏热,从而使得地表温度降低,也起到了保证永冻层低温的作用。
基本类型1.海底永冻层
2.连续永冻层
3.不连续永冻层
4.山地永冻层
相关研究北极暖化是否会造成永冻层(permafrost)的快速融化一向为科学家们所关注,新研究指出阿拉斯加部分地区正面临永冻层快速溶解的窘境。永冻层若大量融解将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不小的冲击。永冻层是极寒冷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相对于活冻层(active layer)岩石与土壤中的水会在冬天结冻,夏天融解;永冻层岩石与土壤中的水则是终年结冻。位在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地区,永冻层为地表活冻层所覆盖,主要分布于地表下30~40公分,其稳定存在年限长达一千年以上。永冻层对环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永冻层可作为碳循环中的主要碳去处(sink)之一: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与二氧化碳的生成受温度影响,因此北极寒冷的天气可减缓保存在永冻层内的有机物分解,并降低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之中。近年来,逐渐升温的北极气候已成为许多科学家们的焦点。长期地表观测资料显示,过去30年来的增温现象已促使极区土壤的温度上升1~3度C。英国科学家,Colin Prentice表示阿拉斯加地区增温的幅度远高于全球平均升温值。然而,若北极温度持续升高,则永冻层很可能大量融解,但过去的观测并不能提供明确的答案。4
分类按成因分按成因,永久冻土可分为冰沼土和冻漠土。5
冰沼土(Tundrasoils):又称苔原土,中国把冰沼土这一土壤名称,改为冰潜育土。它分布于极地苔原气候区和中国黑龙江北部。冰沼土是冻土中具有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具有碳氮比>13的潜育暗色表层和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