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花兰属(学名:Diglyphosa Blume)是兰科下的一个属。地生兰,具匍匐根状茎。假鳞茎疏生于根状茎上,狭长,近圆柱形,顶生l枚叶。叶大,通常椭圆形,基部具长柄。花葶侧生于近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直立,不分枝或有时分枝,无毛;总状花序密生许多小花;花苞片狭披针形,反折;花中等大,不甚张开;中萼片与侧萼片相似,侧萼片下弯,基部与蕊柱足合生,但不具向下延伸的距或萼囊;花办与侧萼片相似而稍宽;唇办多少肉质,以1个活动关节连接于蕊柱足末端,不裂,中部以上反折,近基部处常对折,上面具2条褶片或龙骨状突起蕊柱纤细,向前弯,两侧具翅,基部具弯曲的蕊柱足;蕊喙短而宽,不裂;药帽顶端呈圆锥状凸起,前缘先端2尖裂;花粉团2个,蜡质,压扁的三角形,无附属物。1
本属仅2种,分布于热带喜马拉雅至东南亚和新几内亚岛。中国仅有1种(密花兰),产云南南部。1
形态特征地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假鳞茎。假鳞茎狭长,顶生1枚叶。叶大,纸质,具长柄和折扇状的脉。花葶生于假鳞茎基部,直立,不分枝或有时分枝,无毛;总状花序长,密生许多花;花苞片狭长,反折;花中等大,不甚张开;中萼片比侧萼片长;侧萼片下弯,基部贴生于蕊柱足而形成明显或很不明显的萼囊;花瓣相似于侧萼片而较宽;唇瓣稍肉质,以1个活动关节与蕊柱足末端连接,不裂,中部以上反折,中部以下两侧边缘上举,具2条褶片或龙骨状突起;蕊柱纤细,向前弯,两侧具翅,基部具弯曲的蕊柱足;蕊喙短而宽,不裂;药帽顶端呈圆锥状凸起,前缘先端2尖裂;花粉团2个,蜡质,压扁的三角形,无附属物。3
种类分布全属仅2种,分布于热带喜马拉雅至东南亚和新几内亚岛。中国仅有1种。3
代表物种密花兰DiglyphosalatifoliaBl.
假鳞茎圆柱形,长13厘米,粗约8毫米,顶生1枚叶。叶宽椭圆形,长达37厘米,宽11-1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为长约16厘米的柄,边缘波状,具折扇状的脉。花葶深紫色,不分枝,疏生3-4枚鞘;总状花序长约20厘米,密生许多花;花苞片深紫色,狭披针形,反折,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纤细,长1.3厘米;花质地厚,桔红色带紫色斑点,有令人不快的气味;中萼片狭长圆形,长11-13毫米,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具3条主脉;侧萼片镰刀状长圆形,长7-9毫米,宽3毫米,先端渐尖,具3条主脉,基部贴生于蕊柱足上;萼囊不明显;花瓣相似于侧萼片而较大,基部大部分贴生于蕊柱足上;唇瓣近肉质,不裂,长约5毫米,近中部稍缢缩而分为前后唇;后唇很厚,较小,中央凹陷;前唇近卵形,反折,宽约2.5毫米,先端锐尖;褶片2条,从唇瓣基部向先端延伸,在到达前唇的基部处汇合为1条龙骨状脊;蕊柱长约5毫米,基部具长约2毫米的蕊柱足;蕊喙厚,近方形。花期6月。2
产云南东南部(屏边)。生于海拔1200米的沟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锡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岛。模式标本产印度尼西亚。2
相关类群金唇兰属 Chrysoglossum Bl.
吻兰属 Collabium Bl.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