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是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简称。是一种含有237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属于具有组织特异性的有糜蛋白酶样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族,可以分解精液中的主要胶状蛋白,有稀释精液的作用。PSA在正常和癌样上皮细胞中都可合成。最初分泌到前列腺腺管的是一种无活性的酶原(proPSA),酶原在氨基端裂解掉7个氨基酸后形成有活性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入血循环的大部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迅速与蛋白水解酶抑制物结合,主要与α-1抗糜蛋白酶(ACT)和α-2巨球蛋白结合(MG),也有一部分被蛋白水解酶灭活后以游离状态存在。PSA具有组织特异性,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胞浆中,不表达于其它细胞。但它并无肿瘤特异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均可导致总PSA水平(游离PSA加复合PSA)升高。
简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是前列腺相关的一种抗原。PSA是一种分子量为32kD的单链糖蛋白,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它是一种酷似糜蛋白酶的丝氨酸蛋白酶。正常情况下PSA泌入精液,在精囊包的分裂和精液的液化上发挥生理作用。正常时仅有极低水平的PSA存在于血液中,血清中PSA浓度的增加预示前列腺发生病理变化或受到创伤。在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中PSA水平升高。
前列腺癌在男性所有类型癌中占10%~20%,是男性最常见的癌肿,进展缓慢,在大于65岁的男性,发病猛增,因此前列腺癌是威胁50岁以上男性生命的主要癌症,在西方占男性死亡率的第二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改善,污染及膳食结构的西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日趋升高,必须引起肿瘤临床的高度重视。BSA检测被广泛用来诊断前列腺癌,是较好的肿瘤标志物,美国FDA已批准将PSA检测作为50岁以上男性普查的指标。PSA检测与手指直肠检查一起实行能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最近的研究显示,当FSA测定与直肠指检一起实行时,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作用上,PSA超过直肠指检。正常男性的PSA值低于4ng/ml。
PSA对前列腺组织呈免疫特异性反应。PSA不仅会出现在正常的、良性增生的或恶性前列腺组织中,还会出现在转移性前列腺癌、前列腺液和精液中。但是,在男性其他正常组织以及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和甲状腺癌中都不会出现PSA。而且,PSA在功能与免疫学上与前列腺酸性磷酯酶(PAP)完全不同1。
临床意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其有糜蛋白酶样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属激肽释放海基因家族。成熟的PSA是由237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3000.PSA主要由前列队的腺上皮细胞产生并分泌入精液。PSA的主要功能是分解精液中胶状蛋白质,使胶状的精液液化,增强精子的活动性。少量的PSA可从前列腺渗漏入血。但是,血清中PSA的升高则见于前列腺的病理状态,如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PSA在血中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其中二种可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即结合型的PSA和游离的PSA。结合型的PSA与丝氨酸蛋自酶抑制剂(a1-糜蛋白酶)结合,检测到的PSA主要为此型游离的PSA在血清中大部分是没有活性的,不能与丝氨酸蛋白抑制剂结合,它们或是以原形式存在,或是以断裂的形式存在。第三种形式是与a2-巨球蛋白结合的PSA,此种PSA不能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其原因是巨球蛋白遮盖了PSA的抗原表位。前列腺癌早期缺乏症状,不易诊断。传统的检验方法是直肠指诊(DRE),但有时不能发现局限于前列腺内的小肿瘤。 Cooner等1990年发表了有关临昧应用前列腺超声检验和检测血清中的PSA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研究结果,发现DRE和PSA均异常可显著提高对前列腺的预测性。因此,联合检验DRE和PSA可以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检测血清中的PSA不仅是除超声检验和直肠指诊外的又一种有价值的前列腺的诊断方法,而且是三者中最准确的检验方法。此项检验易被患者接受,其结果量化、客观,不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对于接受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检测PSA对发现肿转移、复发也非常有意义。治疗后,如患者有持续性的PSA升高或又重新升高,提示肿残存或复发。血清PSA浓度的增高,不能直接作为有无前列腺癌的明确证据。前列腺病理活检是前列腺的确诊依据。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啊血清中PSA的水平,如患者血清中含有异性抗体,偶尔会使PSA增高。前列腺按摩、超声检验和穿刺活检均可造成PSA水平明显升高,故应在前列腺检验之前采血。射精后PSA升高。激素治疗可能影响PSA的表达,使PSA降低,因而可能会掩盖疾病复发的指征2。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已超过皮肤癌成为北美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在因癌致死因素中排第二位。PSA在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中都会升高,也是其最重要的早期检测指标。虽然PSA是最常用的检测前列腺癌的手段,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也会出现PSA阳性的结果,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检测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绝大部分PSA为结合状态,其游离PSA/总PSA的比值低于正常人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因此,对总PSA异常升高的男性,检测游离PSA,通过计算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可以提高筛查和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值一般10ng/mL,具有辅助临床诊断的显著意义。
特异抗原⑴ 血清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它对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正常情况下,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种糖蛋白,直接分泌到前列腺导管系统内。它的正常功能是帮助精液凝块水解液化,与男性生育力有关。正常的前列腺导管系统周围存在着一种血—上皮之间的屏障,避免了前列腺上皮产生的PSA直接进入血液之中,从而维持了血液中PSA的低浓度。一般认为,血清PSA小于4.0 ng/ml为正常,PSA大于10ng/ml 则患前腺癌的危险性增加。当前列腺发生癌时就破坏了血—上皮之间的屏障,而癌分泌的PSA亦多了,致使PSA直接进入血内,癌的恶性程度越高,对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破坏越大,血清中PSA越高。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瘤状态的金标准是PSA为零。由于血清中的PSA几乎全部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切除了全部前列腺组织,如果肿瘤被根治,那么血清中PSA会在1个月内下降为零。前列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PSA的半衰期为33小时。据此计算,如果1例患者术前PSA为20ng/ml,术后12天就应该检测不到PSA;术前若为10ng/ml,则需要10天;术前若为4ng/ml,则需要8天。
⑵ 前列腺非恶性病变血清PSA升高: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前列腺按摩等可使PSA增高,但当致病因素消除后,大约一个月可趋于正常。直肠指诊后血清PSA可增高1倍,膀胱镜检查后可增高4倍,前列腺穿剌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后可增至53~57倍。正常状态下的射精也可使PSA增高。因此对肛门指诊检查的病人,应在检查后一周方可进行PSA检测,前列腺活检穿剌后至少6周才能做血PSA的检测。癌症所造成的PSA升高是持久性的,而且随着肿瘤的发展而持续不断的升高。
⑶ 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的PSA升高:
①游离态PSA(fPSA)的应用: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在4~10 ng/ml时较大部分重叠,在这个所谓灰色区域难以根据PSA水平来区分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PSA在血清中可以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游离PSA是指游离在血浆中不被结合那部分PSA,表示为fPSA;血清总PSA以tPSA表示。fPSA浓度在癌症患者中低于良性增生患者。临床上就是应用这个差异,从良前列腺增生病人中,将早期前列癌筛检出来。应用fPSA/tPSA比值来辅助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获得广泛使用。参考值为0.16,即其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