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针茅(拉丁学名:Stipa grandis),禾本科针茅属草本植物。属于密丛型旱生植物,是亚洲中部草原区特有的典型草原种类。多年生。秆高0.5~1m,3~4节。基生叶钝圆,缘具睫毛,秆生者披针形,叶片纵卷似针状,上面具微毛,下面光滑,基生叶长达50cm。圆锥花序基部包于叶鞘内,长20~50cm;分枝细弱,向上伸展,被短刺毛。小穗淡绿或紫色;外稃5脉,顶生一圈短毛,背部具成纵行短毛,基盘长约4mm,被柔毛,芒二回膝曲,扭转,光滑或微粗糙,芒针长12~18cm,丝状卷曲。1
形态特征秆高50~100cm,具3~4节,基部宿存枯萎叶鞘。叶鞘粗糙或老时变平滑,下部者通常长于节间;基生叶舌长0.5~1mm,钝圆,缘具睫毛,秆生者长3~10mm,披针形;叶片纵卷似针状,上面具微毛,下面光滑,基生叶长可达50cm。圆锥花序基部包藏于叶鞘内,长20~50cm,分枝细弱,直立上举;小穗淡绿色或紫色;颖长3~4.5cm,尖披针形,先端丝状,第一颖具3~4脉,第二颖具5脉;外稃长1.5~1.6cm,具5脉,顶端关节处生1圈短毛,背部具贴生成纵行的短毛,基盘尖锐,具柔毛,长约4毫米,芒两回膝曲扭转,微糙涩,第一芒柱长7~10cm,第二芒柱长2~2.5cm,芒针卷曲,长11~18cm;内稃与外稃等长,具2脉;花药长约7mm。花果期5~8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干旱草原,为草原建群种。1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松辽平原)、宁夏、甘肃和青海境内,前苏联(东西伯利亚南部、远东东南部,外贝加尔),蒙古东部和北部也有。
用途是优良牧草。开花前各家畜均喜食,尤其是春季。但果实成熟时对家畜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绵羊,具锋利基盘的颖果不仅易刺伤其口腔黏膜和腹下皮肤,而且芒针混入羊毛时也影响毛的品质,所以果实成熟期的大针茅草地质量显著降低。颖果脱落后,其适口性又有所提高。1
繁殖方法大针茅以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为主,在天然草地上两种繁殖方式都普遍存在。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