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 (Lacepede,1802),塘鳢科乌塘鳢属的一种鱼类。栖息于浅海、内湾和河口咸淡水水域,亦进入淡水,冬季潜在泥砂底中越冬。其性凶猛,摄食小鱼、虾蟹类、水生昆虫和贝类。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南海以及日本海域。其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中华乌塘鳢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具有使伤口加快愈合的功效,另外,该鱼最大特点为离水在阴湿条件下可保持一星期不死亡,是一种适宜活运远销和出口创汇的良好海鲜品种之一。
简介中文名:中华乌塘鳢
学名:Bostrychus sinensis (Lacepede,1802)
英文名:Chinese black sleeper
俗名:文鱼,笋壳鱼,土鱼, 闽南等地俗称蟹虎。
种类:淡水产品 - 鱼类
该鱼不等同于乌鱼,乌鱼指的是乌鳢或者斑鳢,为鳢科。也不被成为泥鳅,泥鳅是鲤形目,鳅科鱼类。
在防城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种鱼叫中华乌塘鳢,俗称鸟鱼、泥鱼、文鱼,还有人称之为笋壳鱼、泥猴、蟹虎。鱼纲,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煮汤尤佳。病人开刀后吃其肉,可加速伤口愈合,产妇喝其汤,有利于祛淤活血,促进身体康复,是鱼中上品。如今在北仑河口已少见,是保护区的名贵鱼种,人工养殖中华鸟塘鳢便成了科研项目。中华乌塘鳢为野生鱼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则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中华鸟塘鳢喜钻洞穴居,爱吃鲜活的鱼虾蟹贝,人工养殖较困难,还难以人工孵化鱼苗,只能到红树林里捕捉或到市场上购买,大小似笔杆,将其放入塘中。不用投放饲料,让其捕食随海潮涌进塘里的小鱼小虾等食物,在纯天然状态中生长。长到二i两重,即可捕捞上市,常常供不应求,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中华乌塘鳢头、脊、尾乌黑,肚皮灰白,外形有点像塘角鱼,但没有角刺,没有触须、头宽大扁平,嘴阔,上下颌相等二身腰圆筒状,肥嘟嘟胀鼓鼓的,比塘角鱼腰更为饱满;尾部略扁,胸鳍较短,张开来像透明的扇贝。,身上有许多圆形小白斑。尾鳍两侧各有一个指尖大小的白色圆圈,圈内有个黑点,像孔雀尾屏上的雀丹、凤蝶翅膀上的花纹,更像长于尾端的两只眼睛,侵汤,汤白色,似牛奶,尝之,鲜美无比,果然是鱼中极品1。
特征中华乌塘鳢体延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颇宽,略平扁。口宽大,前位,前鼻孔具细长鼻管,悬垂于上唇上。上下颌等长,两颌齿细小尖锐。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2个,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较小。左右腹鳍相互靠近,不愈合成吸盘。尾鳍圆形。体灰褐色,尾鳍基部上方具一带有白边的眼状大黑斑。
第一背鳍褐色,中央有一条浅色纵带;第二背鳍有6~7条暗褐色纵带。尾鳍有多条暗黄色横纹,基部上方有一大型黑色眼斑。头宽大于头高,脸颊微凸。眼小,上位,口大,前上位。上、下颌齿细尖,多行,内列齿较外列齿粗:犁骨齿为小型锥状齿,排列呈半卵圆形。头部与身体均为小圆鳞。无侧线,尾柄较长2。
生活习性中华乌塘鳢是一种暖水性浅海咸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河口、港湾,栖息于泥孔或洞穴中。体型小,肉食性,喜食小杂蟹、虾、鱼、贝等。广盐性,最适盐度5%~15%,21%以上生长缓慢。最适水温为23~26℃,当水温低于15℃时,一般在洞穴中,不外出觅食,致死水温为10℃以下。pH值7.0~8.2为宜,要求溶氧量在4.0毫克/升以上。
近岸暖水性小型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内湾和河口区等半淡咸水域的中低潮区及红树林区的潮沟里,退潮时会躲藏在泥滩的孔隙或石缝中。对盐度变化的耐受力很强。为夜行性鱼类。性凶猛,摄食小鱼、虾蟹类、水生昆虫和贝类2。
人工养殖条件中华乌塘鳢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最适盐度为5%~15%,如果盐度过高(25%以上),鱼生长速度慢且较易发病,所以鱼塘最好选择在河口或港湾以及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带。鱼塘一般排干水后消毒,便于操作,面积一般以0.5~1.5亩为宜,用石砌塘基,塘底铺沙,且要平坦,排注水方便,水深1.5米左右。鱼塘内可用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俗称鱼屋。在鱼屋侧边和顶部都开有孔或缝,便于鱼活动。
放苗前准备放苗前,池塘要排干水。清淤后,曝晒至池底干裂,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用漂白粉5~10公斤消毒。3~5天后,在池底铺设瓦片、灰色塑料管等隐蔽物,然后用40目网过滤进水,水深60~80厘米,并施碳酸铵0.5~1公斤/亩及过磷酸钙0.05~0.1公斤/亩肥水。
放养肥水3~5天后便可放鱼苗,放苗前一定要放鱼苗试水12小时以上,没问题才能放苗。入塘前的鱼苗可用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分钟左右,投放时要小心地从塘边不离水面放鱼入塘,对于死伤残的鱼及时捞起,鱼苗规格为40~60尾/公斤,每亩可放养150~250公斤。
管理饵料与投喂
中华乌塘鳢喜欢掠食鲜活或冰鲜的小杂鱼、虾、蟹、贝等。对于腐烂发臭或骨硬刺多的饵料不要投喂,因为骨硬刺多饵料会刺伤鱼的肠胃,容易引起肠胃炎,变质饵料又会污染鱼塘。鱼苗阶段每天定时投喂1~2次,成鱼阶段每天或隔天定时投喂1次。投饵量要根据鱼的数量、摄食、水质、水温、天气等情况,决定每次的投喂量,以便避免残饵污染鱼塘,一般投饵量为鱼总重量的6%~12%,投喂40分钟后基本上吃完为好。饵料系数为5~7。
水质
中华乌塘鳢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塘水不能过于混浊,一般要求每周彻底换水一次即可,如果盐度高(15‰以上),适当注入淡水。每隔10~15天用5~10公斤/亩生石灰或0.4~0.5ppm强氯精或1~1.2ppm漂白粉全塘泼洒一次。
清污消毒
中华乌塘鳢养殖周期较长,在养殖过程中,由残饵和排泄物都淤积于鱼屋里,还有外来海水带有病毒、细菌等物质,如果不及时清理消毒,就会引起鱼病或使鱼生长缓慢。一般每二个月要清理一次鱼屋,具体的做法:将鱼塘排干水,先把鱼全部都捕起来,利用塑料膜垫放在阴凉通风地方,再把塘内的栖息隐蔽物掀开,清理杂草淤泥等杂物,并用消毒杀菌物处理,然后移动新位置叠好鱼屋,接着注进新鲜海水。称量鱼总重量再放入塘,便于准确控制投饵量,发现有病鱼或伤鱼,要及时分离治疗。
防暑与越冬
中华乌塘鳢在高温季节,尤其在烈日曝晒下,一定要保持1.5米以上水深,鱼屋多且小,以便鱼分散。冬天当水温15℃以下时,一般不出来觅食,10℃以下开始死亡,在冬季之前,应加强营养育肥,将鱼移到避风或泥质好的塘,鱼屋加大加厚,适当可在上面盖一层泥。
收获上市
中华乌塘鳢养至体重150克以上便可上市,捉大留小,但应尽量避开其他养殖水产品10~11月份上市的旺季,以便卖好价钱。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江松敏 - 副教授 -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