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鼠麴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鼠麴,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1,高10–50cm,茎直立或斜升,通常自基部分枝,丛生状,全株密被白色绵毛。叶互生,匙形成倒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 3–10m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渐狭下延,无叶柄,全缘,两面被有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通常在顶端密集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长约3mm,宽 3.5mm,总苞片3层,金黄色,干膜质;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丝状,中央的两性花花冠筒状,顶端5裂。瘦果,矩圆形,长约0.5mm,有乳头状突起,冠毛黄白色。

别称又名白头翁、田艾、清明菜、佛耳草、土茵陈、黄花曲草、茸母、黄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等2。

形态特征鼠麴,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 10–50cm。茎直立或斜升,通常自基部分枝,丛生状,全株密被白色绵毛。叶互生,匙形成倒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 3–10m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渐狭下延,无叶柄,全缘,两面被有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通常在顶端密集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长约3mm,宽 3.5mm,总苞片3层,金黄色,干膜质;花黄色,外围的雌花花冠丝状,中央的两性花花冠筒状,顶端5裂。瘦果,矩圆形,长约0.5mm,有乳头状突起,冠毛黄白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的华北、西北、华东二中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国外,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鼠麴草在结实之前,茎、叶柔嫩多汁,虽密被绵毛,但具香味,且营养丰富,猪喜食,切碎后,鸡、鸭、鹅均喜食;马、牛、羊亦采食。霜打后,适口性稍有提高,是一种良等牧草。适合放牧利用,马、牛、山羊、绵羊全年均可利用。但由于草场土壤较湿,易被畜群踏坏,因此,放牧不宜过重。在苗期或花蕾期之前,最适于挖取或刈割嫩枝、叶,切碎拌糖料喂猪、禽效果很好。

其他用途:鼠麴草除饲用外,尚可作蔬菜、中草药、染料之用。可用于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3

出处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 日华 《本草》鼠麴即《别录》鼠耳也……原野间甚多。二月生苗,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开小黄花成穗,结细子。”

生物生态特征鼠曲草适生于湿润的丘陵和山坡草地、河湖滩地、溪沟岸边、路旁、田埂、林绿、疏林下、无积水的水田中3。多星散分布,但也常常形成优势群落。它分布的海拔高度有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增高的规律。在华北地区,它一般分布于海拔600m以下的地区;在北亚热带的秦岭地区,其分布的海拔上限为1500m;而在南亚热带的西藏东南部,其分布的海拔上限达到3750m。由于鼠曲草分布地域广,气候类型差异大,因此,其生长发育进程差别也很大。在暖温带呈一年生性状。一般于 4月上旬以后出苗,6–7月开花,8–9月结实并成熟,果熟后即枯死,生育,期约160天左右,而在亚热带以南地区,不仅春季出苗,秋季和冬季也能出苗。春季由种子繁殖的苗多呈一年生性状,生育期较在温带地区提早15–30天;而秋、冬季萌出的实生苗,可以绿色体越冬,翌年,4–6月开花,7月底结实并成熟,之后株体枯死,呈现出越年生性状,青草期长达8–11个月之久。鼠期草靠种子繁殖,产种量较多。当果实成熟后,种子自行脱落传播。鼠麴草在开花之前有一定的再生力明显减弱,即使仅利用一次,也难以再生。鼠麴草适应的生态幅相当宽。年均温度11–25℃;年降水量600–1700mm。土壤从沙土到粘土、从酸性土到调碱性土,均能良好地生长。土壤pH值是4.0–8.2。鼠麴草是一种喜温性中生牧草。在降水丰沛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不仅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河湖滩地、溪沟岸边、水田周围有较多的分布,而且,在山坡、山麓等湿润草地也有广泛分布。在降水量较低的温带地区,多分布于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湿地、河湖滩地、溪沟岸边等地。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玉峰 - 副教授 - 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