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美国推出的AMPS制式、英国TACS制式等。
我国采用的是TACS制式。为克服模拟网的缺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为主体技术,通过才用扩频、跳频、交织编码、自适应均衡以及纠错编码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通话能力,并在自动漫游能力、保密能力、标准的开放性等方面比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有了质的飞跃。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超过2Mbit/s的高质量传输。1
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蜂窝移动通信的地位蜂窝移动通信在移动通信中处于统治地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用户量最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最紧密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
利用超短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收发电台同时工作,在同一时刻信息可以进行双向传输的通信方式,双工通信广泛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
蜂窝移动通信的原理近代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以飞速发展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采用了移动通信研究的最先进技术,具有双工通信,用户越区自动切换,漫游等功能,最大地方便了用户。
第一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是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主要特征是用模拟方式传输模拟信号,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开发了各自的系统。 在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了移动电话市场,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作好了准备,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其实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是1978年在美国芝加哥开通的,但蜂窝式移动电话后来居上,在1979年,AMPS制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芝加哥试验后,终于在1983年12月在美国投入商用。 到了1990年年底,使用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0个左右,用户超过了1038万户,其中美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最多,为世界总用户的49.1%。我国在1987年开始使用模拟式蜂窝电话通信,1987年11月,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
蜂窝组网理论由贝尔实验室提出,是移动通信发展引发的构想,代表一种构造移动通信网的完全不同的方法。蜂窝组网的目的是解决常规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匮乏、容量小、服务质量差及频谱利用率低等的问题。蜂窝组网理论的思想有: 1、蜂窝小区制划分和小功率发射 2、多频道公用与越区切换 3、频率复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