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木虱,拉丁学名为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属半翅目木虱科,是中国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梢汁液进行直接为害,梨木虱成虫不为害,只产卵,产卵后迅速死亡。幼、若虫分泌黏液,招致杂菌,使叶片造成间接为害、出现褐斑而造成早期落叶,同时污染果实,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
简介梨木虱是当前梨树的最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寄主为梨树,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芽、叶、嫩枝汁液进行直接危害。该虫会分泌黏液,招来杂菌,给叶片造成间接危害。受害叶会H{现褐斑而早期落叶,同时果实被污染,影响品质1。
特征描述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2.8~3.2毫米,体褐至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夏型成虫体略小,黄绿色,翅上无斑纹,复眼黑色,胸背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卵长圆形,一端尖细,具一细柄。若虫扁椭圆形,浅绿色,复眼红色,翅芽淡黄色,突出在身体两侧。
发生规律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3~5代,在冀中南部区一年发生6~7代。以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土石缝隙及树皮缝内越冬冀中南部为例,在早春2~3月份出蛰,3月中旬为出蛰盛期在梨树发芽前即开始产卵于枝叶痕处,发芽展叶期将卵产于幼嫩组织茸毛内叶缘锯齿间、叶片主脉沟内等处。若虫多群集为害,在果园内及树冠间均为聚集型分布。若虫有分泌胶液的习性,在胶液中生活、取食及为害。直接为害盛期为5~7月份,因各代重叠交错,全年均可为害;到7~8月份,雨季到来,由于梨木虱分泌的胶液招致杂菌,在相对湿度大于65%时,发生霉变。致使叶片产生褐斑并坏死,造成严重间接为害,引起早期落叶。
为害症状北方发生危害的梨木虱的为中国梨木虱,在北方各梨产区均有发生,个别年份为害非常严重,常造成叶片干枯和脱落,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梨木虱成虫、若虫均可为害,以若虫为害为主。幼虫多在隐蔽处为害,开花前后幼虫多钻入花丛的缝隙内取食为害,若虫有分泌黏液、蜜露或蜡质物的习性,虫体可浸泡在其分泌的黏液内为害,其分泌物还可借风力将两叶粘合在一块,若虫居内为害,若虫为害处出现干枯的坏死斑。雨水大时其分泌物滋生黑霉污染,果面和叶面成黑色2。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彻底清园,冬季刮掉老树皮;清除园内杂草、落叶。
(2)化学防治:
①2月中旬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药,可选用1.8%爱福丁乳油2000~3000倍液,5%阿维虫清5000倍液等。
②在第一代若虫发生期(约谢花3/4时)用10%吡虫啉2000倍液+灭扫利2000倍液液喷雾。
③5~9月喷施10%吡虫啉2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百磷3号1300倍液+0.1%洗衣粉,仿效显著3。
地理分布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温度高时虫口密度集中就能形成爆发。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