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由于新建或改建铁路的工程量、投资量都很大,且技术复杂,牵涉面广,因此在建筑一条铁路之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勘测、设计工作,并从若干个可供比较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设计工作中的一部分,它是一条铁路线的总体设计,它的工作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能力、运输质量和投资的经济效益。所以,铁路选线设计在铁路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般所称的铁路选线设计包含铁路勘测与设计两部分概念。
勘测和设计是一个整体,勘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设计的质量。勘测是对设计的路线收集设计所需要的一切资料,如经济资料、地形资料、地质和水文资料等;设计是根据勘测资料对线路及其所有建筑物和设备的位置、大小和结构进行规划和具体设计。1
铁路选线设计步骤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在设计的程序和工作内容上划分明确的阶段,逐步解决各阶段中的设计问题。
根据基建程序要求铁路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
三个阶段主要包括前期工作阶段、基本建设阶段、投资效果反馈阶段。七个步骤主要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验交投产正式运营、后评估。
前期工作阶段前期工作阶段主要进行方案研究、初测和初步设计工作。
1.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收集相关资料,经社会、经济、运量调查及现场踏勘后编制。
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客货运量预测;系统研究项目在路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线路起讫点及线路走向方案和建设规模(改建铁路应对其运能与运量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拟订改建的初步方案,铁路枢纽应结合总图规划拟订研究年度的建设方案,铁路特大桥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线路方案初拟桥址方案和桥式方案);初步提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各项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及主要工程内容;对主要工程、相关工程、外部环境(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土地利用、协作条件做初步分祈;提出建设工期、投资预估算及资金筹措设想;进行经济初步评价;从宏观上分析对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或项目建议书,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采用初测资料进行基础性设计。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落实各研究年度的客货运量;确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稳定建设方案(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的线路方案)和主要技术设备的设计原则(改建铁路应解决扩能方案及重大施工过渡方案,铁路枢纽应解决主要站段方案和规模、枢纽内线路方案及其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施工过渡方案,铁路特大桥应解决桥址方案、初步拟订桥式方案);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概数、主要材料概数、拆迁概数、用地概数、施工组织方案、建设工期、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提出满足项目用地预审要求的土地利用资料;提出建设及运营管理体制的建议;阐明对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和防治的初步方案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的工程数量和投资估算要有较高的准确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的设计工作,应达到规定的深度。
国家或铁道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控制的依据,批准的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法定限额。
3.初步设计
主要解决:各类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技术问题;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用地拆迁数量;施工组织设计及概算。
批准后的初步设计文件作为国家控制建设项目总规划和总投资的依据。1
基本建设阶段本阶段主要进行定测、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最后进行工程施工、验交投产
1.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主要是提供各项工程全套详细尺寸的设计图与设计的说明,施工所需的各项资料表与施工单位要求补充的大样图,施工注意事项等。
2.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根据施工图、设计资料进行线路工程和各项建筑物施工和设备安装,并达到通车运行的要求。
3.验交投产,正式运营
全线竣工通车并经试运行后,提交管理部门验收,投入正式运营。
投资效果反馈阶段在铁路运营若干年后,由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对立项决策、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技术经济指标、投资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后评估,以总结经验,提高决策水平。1
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任务铁路选线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任务,涉及各种建筑和设备的设计问题,其基本任务主要是:
1.根据设计线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所担负的客、货运量确定线路的类别。
2.以线路类别为基础,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选择线路走向与主要技术标准(如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等)。
3.设计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位置,同时进行车站分布。
4.确定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在线路上的位置,使它们互相配合。
5.通过方案比较,选出能力大、质量高、效益好且安全可靠的线路方案。1
路网规划铁路运输系统,或称路网,是指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为满足客货运输需求而建设的相互联结的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和铁路枢纽构成的铁路网络系统。
路网规模和铁路运输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必须适度超前。
路网规划一般可分为全国铁路网及区域路网、铁路运输通道及铁路线(铁路走向)以及铁路技术设备三个层次。
全国路网规划主要是制定路网发展的方针政策,拟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路网规模、投资比重、路网结构及主要干线布局等重大课题。
区域路网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域运输需求预测、客货流结构分析、主要通道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区域路网利用与发展优化等,并以后者为重点。
铁路运输通道和铁路线是构成路网的基础,主要是研究铁路运输通道的组成、各铁路线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客货流在各铁路线间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铁路技术设备包括线路、车站、枢纽等,主要研究各种技术设备的设计规范、合理布局以及各种技术作业的合理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通过能力和作业能力,为铁路运输通道的铁路线间客货运输流分配及能力加强提供技术经济依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