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鲤鱼,人们就会联想到我国古代四大名鱼之一的黄河鲤,还有著名的观赏鱼:红鲤、镜鲤,以及众多养殖品种。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鲤鱼其实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种类之一。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好家伙,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鲤鱼,竟然有这么的大名头!
走近鲤鱼
鲤,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鲤拐子,毛子,鲤子,鮘仔。体侧扁而腹圆,头后背部稍隆起。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比吻须长。下咽齿主行呈臼齿状。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而带锯齿的硬刺。鳞较大,身体背部呈灰黑色,体侧青灰带金黄色,腹部灰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呈桔黄色。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鲤平时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低层,冬季游泳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鲤可不是什么精细鱼,它对水体环境适应性极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鲤的成鱼是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期则以大型浮游动物为主食。
多数鲤鱼1岁就达到性成熟,生殖期随生长地区不同而有所变化。珠江流域因气候温暖,2月底或3月初即开始产卵;长江、黄河流域多集中在4-5月;东北地区比较寒冷,6月才开始产卵。产卵场多在河湾或湖汊的水草丛生的浅水区产卵,鱼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亲鱼生殖后即转入肥育期。
鲤鱼:我祖上可是有光的!
鲤鱼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的鱼类,据史料查证,殷商时代便开始池塘养殖。据《诗经》记载,周文王凿池养鲤。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竭力主张发展池塘养鲤,他认为:“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养鱼种竹千倍利”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在周代,鲤鱼已成为最名贵的食品之一。周宣王讨伐严狁获胜,特以“包鳖脍鲤”大宴诸侯。《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相传孔子生一儿子,鲁昭公赐孔子鲤鱼,孔子为感激君主的赐予,为其子取名鲤,字伯鱼。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梁代陶宏景认为,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至2200多年前的汉代,池塘养鲤已很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着养鲤业,并从自给性逐步发展至商品性生产。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随后,鲤鱼一直被视为上品鱼。诗人杨基在诗中写道:“春风吹雨湿衣裙,绿水红妆画不如,却是汉阳川上女,过江来买武昌鱼”。黄淮一带更有“没有老鲤鱼不成席”之谚语。古人还把鲤鱼当作书信代用品,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至今民间还保留着逢年过节拜访亲友送鲤鱼的风俗,以示尊敬和祝贺。鲤鱼被视为勤劳、善良、坚贞、吉祥的象征。以鲤鱼示为吉庆有余的年画更是比比皆是,关于“鲤鱼跳龙门”的神话和“追鱼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
“鲤鱼世家”跳上龙门却走向衰落,这是为何?
不过,风光的鲤鱼也有落魄的时候。
在唐代,皇帝姓李,“鲤”与“李”同音,因而鲤鱼跳上了龙门,成了皇族的象征,朝庭使用的凭信——符,也刻成鲤的形状,皇帝把鲤形佩玉赐给大臣,用以显示尊荣。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于是“养鲤”、“捕鲤”、“卖鲤”、“食鲤”都成为皇族最大的禁忌,违者必处以重罚。唐朝法律规定,捕获鲤鱼必须立即放生,凡出售者罚打六十大板。在唐代的300年间,养鱼户只好另觅养殖对象,逐渐发现最理想的养殖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唐代以后,显然恢复了养鲤业,但因鲤鱼生长缓慢,故只能屈居配角。
结语
时至今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快速生长转基因鲤鱼的诞生,使鲤鱼的生长速度提高,味道也更鲜美,这让鲤鱼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心。除了食用和观赏之外,鲤鱼更是成为了国人眼中的一种符号,寄托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式情怀。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编辑:孙晨宇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生命脉动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