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甘强北京理工大学讲师,应用化学博士
从古至今,人们对银制品的喜爱始终如一。银,可作为财富的象征,是长期以来市场上的硬通货;银,可变作精美的饰品,装点人们的面容与生活。在故事里,“银可验毒”更是颇有神奇色彩的情节。
来源丨新华网
现代生活中,银依旧在我们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婚丧嫁娶中会用的银碗等;珠宝柜台里琳琅满目的首饰……我们也在旅行中听说和了解到了更多的“银”,苗族银饰光彩夺目,藏族银器古朴华美……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银与纯银又有什么区别呢?
纯银、苗银、藏银
银是一种重金属,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银矿石中。银的理化性质均较为稳定,有较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质地较软,富延展性,其反光率可达99%以上,用途很广。
电解得到的银 来源丨维基百科
当我们去正规商家购买银饰时,不难发现,其标签上会写着一个数字:“925”、“990”或“999”。这三个数字其实代表了含银量,如纯度最高的千足银是“999”,含银量为99.9%,在佩戴时很容易氧化变黑。其次的纯度是“990”,叫足银,含银量为90%。“999”和“990”属于含银量高的种类,因此质地较软,一般用作素银首饰。于是,为了制作出更多造型的首饰,我们熟悉的“925”银闪亮登场,它也叫国际标准银,添加了7.5%的铜合金成分,是国际上认定为纯银的最低标准。在纯银家族中,925银的优势在于其硬度增大,更适合做花型首饰。
苗银 来源丨新华网
而苗族聚居地常见的苗银,并不属于纯银。苗族银饰繁复瑰丽的设计、闪闪动人的光泽,都是一点“添加”带来的。在打造银饰的时候,会加入其他合金来增加饰品的硬度,这样才能做出鸟兽虫鱼等复杂造型。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或者买到的苗银制品中银含量通常在15%以下。更有甚者,空有“银”名,含量全无,其外观也是全铜通过电镀后显现的。
藏银 来源丨新华网
藏银中的银含量同样不高,藏银并不是藏区的纯银,它仅仅是一种合金的称呼,是由30%的银和70%的铜的制成的,这也是古董鉴赏家鉴别藏银的标准。不过,现今市面上的藏银基本是用白铜、黄铜和红铜打制而成,有“三色铜”之称的这类藏银一般都不含银的成分。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银首饰?
带有“银”字的产品万千,消费者想要购买到真正的纯银首饰还是需要些功夫的。虽然原材料银的价格并不高昂,但是也无法阻止不法商家为谋取利益,往银首饰中掺入镉、铁、铜等更便宜的金属。
即使明明白白标有“999”、“990”以及“925”的银首饰,也有弄虚作假的危险。所以这种做法隐患重重,例如,镉是一种有害金属,如果掺在首饰中,就很容易造成人体中毒。
来源|unsplash
而单从外表上,普通消费者很难知道银饰品中的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只有通过专业仪器测试才能知晓。不过在银饰的真假判定上,倒是总结了一些较为简易的方法:
看一看颜色:纯度高的银饰品,银色均匀、洁白,发亮。若含铅,呈现出青灰色;含铜,首饰无润泽感。
掂一掂重量:由于白银的密度略大于常见金属,因此当你觉得首饰体积大而手感较轻,可能就遇到假冒货。
查一查硬度:白银硬度大于铅和锡,比铜低,若是购买之后心存疑虑,可以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若实物留有不太明显的痕迹,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听一听声音:纯银饰品没有弹力,掷地有声,且其成色越低,声音越低。
银为何会变黑?
生活中,人们在佩戴银饰时会发现其变黑,这是银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造成的,这种氧化反应还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若是环境中存在较多硫化氢、酸性气体、一氧化氮等化合物,银饰品会在化学反应下变黑。因此,当银饰变黑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对症下药的清洁小方法,如用擦银布清理,通过摩擦可以除去银饰表面的黑色硫化银。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注意保存,在不戴时密封保存,防止其氧化。
来源丨电视剧剧照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在小说作品和影视剧中,银针可以验毒成为司空见惯的情节。那么,这样验毒是否科学呢?实际上古代银针验毒是建立在毒药是砒霜的基础上的,由于生产所限,古代的砒霜中有少量硫化物,而银容易与硫和硫化氢反应形成黑色硫化银,因此银针验毒变黑,是砒霜中的硫化物和银接触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而不代表银本身可以检验出毒药。
总之,苗银、藏银都不是纯银,购买时注意不要被误导;纯银有分类,大家可根据自我需要来选择;银饰有真假,请选择正规商家购买,若有怀疑可寻求专业检验机构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