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吾国》2021年9月30日首播以来,随着主持人王宁的视角,感受大师之知、大匠之行,邀请观众重温一段历史,再次体会奉献和奋斗的价值。
10月1日至10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推出《吾家吾国》,主持人王宁独家对话85岁的“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8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匡廷云,88岁的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9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衣真菌学家魏江春,93岁的文物专家、考古学家孙机以及108岁的作家、革命家马识途。虽至耄耋期颐,仍然奋斗不止,时光流过一百年,这些奋进者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才是时间真正的价值。
戈壁
这里是盛夏的罗布泊,蘑菇云散去,核弹试爆的成功让许多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钱七虎院士却面色凝重,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开始了现场勘察。飞机洞库防护门、南京长江隧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下钢铁长城”的建设一面出自钱老在“黄土与铁铲”中的亲身勘验,一面离不开“有限单元法”的思路创新。“太平时节本无战,上将功勋在止戈”,钱老主持的防护工程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
孤峰
这里是珠峰附近海拔5700米的过渡营地,生命的痕迹都已罕见。魏江春院士和他的同事在这里驻扎两周,高、寒和辐射的影响在他们身上慢慢显现,但发现新种石耳的兴奋盖过了这些。“珠峰石耳”成为魏江春院士数十万地衣收藏中的一片,自1962年从苏联学成归国,魏老的足迹遍及太白山、梵净山、峨眉山、玉龙山、衡山、庐山,登临万里,亲手建立起了属于中国地衣的理论体系。
寒夜
这里是午夜时分的冰库,匡廷云院士在这里探寻着“光”的秘密。午夜,城市归于宁静,仪器数据才更趋于稳定,“冰库加棉袄”的实验工作是匡老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十年磨一剑,作为唯一的女首席,匡廷云院士作为我国光合膜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带领着团队为我国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作出杰出贡献。
信仰
共产主义道路是年轻的马识途找到的信仰。马识途原名马千木,“识途”是共产主义为迷茫中的他带来的新名字。作为革命者的他为自己选定了八个字,“相信胜利,准备牺牲”,走到108岁,怀着理想的马老“莫言老,要服老,多乐观,少烦恼,多用脑,常思考”,从革命者到创作者,煌煌信仰在前引路。
理想
“亲手设计的飞机能保卫着祖国的领空”是年轻的沈忠芳最大的理想。在“自相矛盾”的攻防领域中,核弹试爆成功使中国有了自己的矛,沈老循着当年的理想,铸造了“防空武器系统”这一坚盾。“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代导弹人因理想而坚定,虽隐秘却伟大。
传承
孙机常常自谦,他从事的工作不过是翻出古人的一些常识。可正是这些常识,决定着出土文物的辨别,决定着一段历史的价值,决定着中国人对自己千年文脉的认知。孙老在著作的腰封上写道“文化成就是基本国情,本应成为常识,本宜家喻户晓”,中华传统文化应当走向大众,他决意让文物从历史中醒来。
未来
“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互相衔接、互相协调的立体化城市”,特别是“在特大城市建设城市地下快速路和地下物流系统”,这是几百年现代城市发展史上未有的新篇。钱老的目光已经瞄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以及与其相关的深部岩石力学研究。他说,中国工程多,这方面有条件、有能力引领世界,“我很有信心”。
征途
108岁的马识途如今已经难得动笔,106岁时马老宣布封笔,但封笔不等于停止创作,在口述中摆起属于他的龙门阵,一切文学故事回到它口口相传的样子;2020年,《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出版,孙机完成了人生的一大著作,但在他心中,历史文化与人民群众必须通过更鲜活的方式发生联系,历史展览策划成为他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沈忠芳的注意力更多放在了奖掖后进上,导弹事业要有人来接好棒,面对镜头,沈老豪情不改:“问我们爱什么?爱祖国的导弹……我们愿意一辈子献身这个事业。”
借着节目播出,《吾家吾国》向先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由他们向更多观众展现“白发少年”如何再磨新剑,奋斗新征程的热血故事。更多精彩内容将于10月1日—6日21:30在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及新媒体各端同步播出,敬请期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