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2长江江豚科考日记:探寻江豚,如影随行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刘轶杰(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长江江豚因为萌态可掬的外形,被称作为长江的“微笑天使”,它在地球生存了2500万年,是长江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也是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

但近30年来,江豚栖息地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恶化,江豚已被列为生存近危、亟需保护的物种。开展长江流域物种系统调查,对长江江豚以及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我作为长江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份子,有幸参加此次科考,希望为江豚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科考进行时

作为目视记录组成员,需要使用望远镜观测船行正前方-10°至10°的江面,记录船行数据和目视观测组提供的江豚现状信息。目视观测组的两位成员需要负责使用望远镜观测船行左右方位-10°至90°的江面,当观测到江豚时向记录员提供江豚行为数据。

为了补充人为因素导致的种群数量估算误差,本次科考也尝试使用一些新技术进行矫正,如自动影像辅助系统再加上后期人工智能Al识别江面江豚,水下被动声学用于记录一天的波形记录,环境DNA技术可获取水样中残留的生物种类信息。目视记录,影像追踪、声波判断和生物检测四大法宝共同发力,使长江干流江豚科考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升。

(图片来源:2022年长江科考)

科考队伍人员大多来自湖南湖北,其中有参加过多次科考的专家学者,也有第一次参加科考的新人。队员们互帮互助使科考工作顺利进行,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对江豚的认识得到了提升。这一趟行程,每位队员都收获颇丰。

人豚共乐,放声而歌

本次科考我们所在的江段是宜昌-城陵矶段,在为期14天的科考过程中,温度适宜,清风微澜,或晴或阴,偶遇小雨浸润。

良好的天气状况不仅对江豚的观测提供了可观的目视条件,我们也感受到了长江及沿岸美好的自然及人文风光。真可谓晴时碧波荡漾航道畅通千里,阴时水墨岸线天际勾勒一线。天公作美尽展长江生态美色,江豚水跃嬉戏与游者共欢乐。

(图片来源:2022年长江科考)

随着江豚不断的被目击发现,队员的工作热情高涨,科考工作也更加有动力和活力,不少队员以诗载情,我也跟风赋诗一首:

如月下弦隐云中,

影消犹见浪击空。

随风逐波千万里,

行踪自在遍西东。

在科考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长江干流对江豚目击次数比前几次科考更多,这说明随着对长江的保护工作不断进行,以及十年禁渔制度的实施,两岸环境以及长江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江豚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对于处在长江生态食物链顶端的江豚,由于其怀孕生子的不易,其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会像其他普通鱼类那么快。江豚的增长存在滞后效应,并需要一个逐步累计的过程,所以对江豚的保护需要持续下去。

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长江干流上江豚的活动区域与船舶航行的区域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江豚的生活习性有关,也可能是船舶航行和船舶噪音对江豚有一定驱赶效应。但可以看出的是,航道一般仅占用了长江江面的一部分,船舶密度也相对较低,江豚的适生空间相对充裕。但是,在江豚活动密集的区域,仍需控制船舶航行密度与速度,尽量减轻对江豚的干扰,并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提升江豚生活质量。

结语

此次科考过程中,长江沿岸少了非法码头和捕鱼网,多了沿线保护江豚的志愿者,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长江江豚的数量会越来越多,长江乃至于整个中国的生态也会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2022年长江科考)

编辑:孙晨宇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