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立冬过后,关于低温寒潮,你get了吗?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昨天是立冬,暖气还没完全跟上,是不是已经开始 (((˃̣̣̥᷄⌓˂̣̣̥᷅ ))) 瑟瑟发抖了呀?

说到寒冬“难熬”,就不得不提“冬季杀手”寒潮了。早在今年10月2日,气象台就发布过一次寒潮蓝色预警,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强势南下,直通南岭。降温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东部地区,内蒙古等地的降温幅度更是高达18℃以上。

而今年的副高尤其强势,持久不退(指路👉🏻《终于,在天气凉爽后,让我们冷静地聊聊“热”》),导致寒潮发生当时南方的热浪天气还在肆虐,呈现出冷暖气团相互对抗的局面,即“北方速冻,南方火热”的怪异现象。

这是自2010年(气象台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也是第一次,寒潮和高温预警同时发布!!!

常常有人混淆冷空气和寒潮这两个概念。其实冷空气和寒潮并不是一回事,寒潮是指高纬度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通常发生在11月末、1月初。

💨《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冷空气活动使得某地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或48小时内下降10℃及以上,或72小时内下降12℃及以上,并且日最低气温≤4℃时,可以称之为寒潮。

今年,除了高温热浪、比往年提前到来的寒潮以及寒潮和高温预警同时出现这些异常的天气信号外,据世界气象组织(WMO)预测,始于2020年9月的拉尼娜(La Niña)现象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冬季,成为本世纪首个连续三年出现的拉尼娜事件。

作为全球温度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拉尼娜现象描述的是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洋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的现象,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往往与厄尔尼诺(El Niño)相反,二者统称为ENSO,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拉尼娜事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图源/国家气候中心

拉尼娜往往意味着今年会是一个冷冬,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也显著增加。例如,去年2020/2021冬季作为拉尼娜年,即便出现了极端寒潮事件,但是整体上依然是一个暖冬。但从过去几十年的温度数据看,我们正经历着冷的时候更冷,热的时候更热的气候趋势。

赤道太平洋海域温度异常 图源/https://www.climate.gov/

寒潮天气通常伴随着短时间内气温的大幅下降,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和血栓形成,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发猝死。

冷空气也会直接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得分泌物减少、纤毛清除病菌的能力受阻,降低其屏障保护能力,诱发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哮喘(特别是儿童哮喘),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我国一项基于272个城市的研究发现,暴露于过低或过高的户外温度(以22.8℃为界)都会显著增加非意外死亡风险(如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相较于高温,低温的“致死作用”更强烈。

寒潮造成的死亡风险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带,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社区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关的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经济、医疗教育、城市化、地理位置等方面。比如,就地理位置而言,我国学者发现相较于南方人,北方居民有着较低的寒潮相关的死亡率,或者说更“抗寒”。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你有什么防寒小妙招吗?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略

文章来源:添蓝

编辑: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