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副秘书长、香港大学教授胡丽诗博士(Dr. Alice Hughes)向绿会国际部分享发表于《生物保护》的最新论文:人口减少既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Smaller human populations are neither a necessary nor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该论文指出,人口经常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观点会阻碍进步。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消费模式。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需要减少进口的影响。可持续供应链和饮食对应对当前趋势至关重要。绿会国际部现将文章摘要整理编译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长期以来,人口(通常被视为人口过剩)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虽然这种简单的解释似乎很方便,但理解这种说法的准确性对于制定有效的优先事项和目标以管理和扭转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至关重要。如果事实并非如此,这一论断可能会破坏目前正在采取的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实际有效措施,因为它分散了人们对真正驱动因素的注意力,疏远了世界上一些最多样化的国家,且并未能解决可能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
通过研究物种高度丰富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我们发现,导致栖息地丧失的不是人口,而是出口商品的增长,特别是大豆和油棕,它们主要被用于高收入经济体的牲畜饲料或生物燃料消费。由此可看出,正是不公平的消费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人口问题被当作了替罪羊。其实,责任很明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最近总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杠杆点在于通过饮食转变、追踪供应链、以及技术创新来减少不可持续的消费,并确保可持续生产以减少与工业化农业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损失。
研究详见: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6320722003949
整理:Sara
审核: Nicole
编辑: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