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古明地恋(何林)
知乎软体动物知名科普博主
说起“马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毕竟这个读音在我们生活中更加常见的应该是“马路”,但是提起它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千足虫,想必大家也就不陌生了。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深入认识一下这种长满腿的虫子。
来源丨pexels
真有一千条腿吗?
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动物。在英语中,它的名称叫做“millipede”,其中“ped”即为“足”的意思,由此可见无论中文还是英文中都将马陆叫做“千足虫”,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千并不是指它们真的有上千只足,而是因为人们看见马陆的足很多,于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来称呼它们。
马陆 来源丨pexels
“千足虫并不是真的有一千条腿”这个说法一直以来都是科普这类奇怪动物时候的一个小知识点。但是,在2021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东部地下15-60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种马陆新种——冥后真千足虫(Eumillipes persephone),它是名副其实的“真·千足虫”,具有超过1000只脚(数量最多的一只达到了1306只脚)!千足虫这个名字终于名副其实了。
冥后真千足虫
来源丨新闻图片
一节又一节,体节越多腿越多
一眼看上去,马陆的身体是由许许多多的体节连接在一起的。它前四节体节为头胸部,头部第一节称为头节,最后一节称为肛节,头节与肛节上都没有足,而第2-4节只有一对足,除此之外,其余绝大部分体节上面各长了两对足。
那么千足虫难道一出生就有那么多条腿吗?
这是一种学名叫做Illacme plenipes的马陆,图片上这只有着618条腿来源丨维基百科其实不是的,幼小的千足虫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对足,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它们比起成年千足虫要小得多,体节也少得多,但是身体结构已经和成年的千足虫几乎一致。
它们的一生会不断经历一种叫做“增节变态”的发育过程,顾名思义,就是千足虫每一次蜕皮都会伴随着体节数目的增加,因此,随着蜕皮长大,足的数目也就自然变多了。
千足虫的御敌方式
既然千足虫有这么多腿,是不是意味着当它遇到天敌的时候会飞快地逃跑呢?
虽然千足虫腿很多,但是由于其体表有一层坚硬的外骨骼,这使得它们移动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十分不灵活。这对于平时生活在落叶和树枝石块下面,以腐殖质为食的千足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何从天敌手上逃命却成了千足虫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生活在印度的一种球马陆
来源丨维基百科
好在千足虫没什么肉,味道也不好,因此以它们为主食的动物并不多。有的千足虫,如球马陆演化出了特殊的蜷缩本领,它们的第一节体节最大,最后一节体节比前面的体节都粗壮,如果真的遇到了敌人,球马陆就会蜷缩成球状,尾部和头部相连,使坚硬的外骨骼面向敌人,从而更好地保护相对较为脆弱的腹部。而球马陆以外的千足虫则会卷成螺旋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蜷缩成球状的马陆
来源丨pexels
除此之外,大部分千足虫还会通过体节侧面的臭腺散发出有毒或有恶臭的防御液来驱赶捕食者,如果你试图用手去捉住千足虫,那么这些液体可能会刺激你的皮肤或者弄脏你的衣服。因此,大部分鸟兽都对千足虫不感兴趣,不过狐獴却会把它们当做盘中餐。
千足虫的生活习性
千足虫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大多数生活在草坪土的表层或者土缝中,以及腐烂的植被和木材中,它们一般习惯于白天的时候潜伏起来,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
大多数千足虫以落叶、腐烂的植被、枯木和类似的食物为食,它们利用与它们共生的肠道微生物来帮助他们分解和消化植物纤维素,但并不是所有的千足虫都以植被枯木为食,一些千足虫也会吃死去的动物的组织。
在人类的住所周围,千足虫会藏在落叶、草坪以及堆肥下面,当空气较为湿润时,我们也可以在花盆以及堆在一起的碎片下找到它们。如果在秋季下了一场大雨,也许你会在花园中见到大量的千足虫同时出来活动!
砖红厚甲马陆(Trigoniulus corallinus)
来源丨维基百科
少数情况下,千足虫可能会以活的植物组织作为食物---大部分是植物的根和块茎,正因如此,它们在某些地区会成为害虫。
它们可能会危害到植物的幼芽嫩根,除了平时最常见到的草坪之外,诸如海棠、文竹等花卉植物也是受害者,有的时候它们甚至还会危害农作物。
但是,难道千足虫对人类来说就一点用都没有吗?
小小的千足虫也有大价值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宽跗陇马陆可以入中药,“有去毒痈,消除皮肤红肿之功效。”同时在近几年间,有专业机构对宽跗陇马陆的毒性和药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两个方面:
抗菌作用:直接从马陆体内提取制成的“陇马陆素抗菌剂”呈现出了十分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当其浓度很高时甚至可以杀灭部分细菌,但是这种抗菌剂在面对大部分细菌时更多的表现为抑制效果,而当把“陇马陆素抗菌剂”与“青霉素”一起使用时会使得药效增强。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将千足虫蒸馏得到的蒸馏液可以短时间地升高血压。从蒸馏液中进一步分离得到的“虫酮”效果与蒸馏得到的物质效果相同,但是同时分离得到的“虫胺”磷酸盐反而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虫酮与虫胺一起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调节血管功能。
除了人类,一些动物也会利用它们。在中南美洲的森林中有一种猴子,它们对千足虫情有独钟,难道是猴子喜欢吃千足虫吗?其实并不是,它们看上的是千足虫分泌的体液。
温暖潮湿的雨林里面有着不计其数的吸血蚊虫,不堪其扰的猴子们为了不受蚊子叮咬,便会找来一只千足虫,用它分泌的恶臭液体(含有苯醌类化学物质)来涂抹全身毛发,达到抵御蚊虫攻击的目的,效果十分显著。除此之外,一些狐猴也会用千足虫分泌的防御性液体涂抹身体,用来祛除寄生虫。
没想到猴子也会利用千足虫的药效,这让我们在感叹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不免被动物的智慧所折服。或许在未来,我们还能从千足虫的身上寻找到更多有着不同药效的物质,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