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第十宇宙观

科普V自然
原创
五十六岁,全日制大专学历,从小喜爱自然科学,探索未知。
收藏

第十宇宙观

幽蓝夜空,星星眨着眼睛,天之涯,那里是否另有天地?勾起人们无穷的思索。蔚蓝大海,浪花朵朵卷起,海之角,那里是否暗藏玄机?泛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蓝色星球,绿色生命,历来是人们高光的论点。神秘现象,神奇世界,永远是人类神圣的主题。

“我”来自“何方”,“我”是“谁”?人们总不停的问,不停的想……

一、概述

物质、意识都离不开能量。物质是客观存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意识源自于物质,作用于物质运动。能量分为动态能、势态能。

物质分为物体、物几。能够支持感知、探测的所有物质统称为物体。不支持感知、探测的不明物质统称为物几。

意识有潜在意识、主体意识、拓展意识,包涵本能反应、认同感知、记忆归类、逻辑推理……。

动态能是物质运动的明能量,势态能是物质蕴藏的暗能量。不是单纯的动能、势能。

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结构组合体。势态能、动态能不停地保持转换,维持动态平衡。宇宙总能量不变。

宇宙是一个复杂的力结构交织体。在能量作用下,物质内部产生合力、应力、结构力,相互之间产生吸引力与排斥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每一物质状态都有与其匹配的能结构、力结构,并对应着一定的能、力活动范围。突破范围,物质极有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要么形成新状态,要么产生新物质。能结构对应的最大范围,称为能量饱和度,分化出多个能级;力结构对应的极限范围,称为力量极限值,分化出多个力度。

能级、力度的改变交织舛错。能作用滞后于力作用时,产生逆向反应;能作用超前于力作用时,产生正向反应。如果能级间模糊交织,其中能量可升可降;如果力度间混沌重叠,域内力量可弱可强。

总之,只有能结构、力结构变化了,物质状态才能改变。

宇宙里绝大部分是势态能,一般挂靠于物几。较小部分为动态能,一般选聚于物体。超物质极有可能由势态能、动态能聚变产生。

超过能量饱和度,物质或转变固体、液体、气体状态,或形成亚物质、新物质。

能级、力度的相对稳定,决定了物质的稳定性,并衍生了物体的“惯性”,事物的“惰性”,意识的“记忆性”。

二、物几

物几是能量、力量、及其它不明作用的载体链接。

物几通过聚集、分解、坍缩等方式来储存、转换、传递能量。临界内,能量速度一般小于或等于光速。临界外,能量速度一般高于光速。物质间的联系一般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接触式是物体间的直接磨碰,非接触式是通过物几的间接链接。非接触式的作用速度无限,因此物几的链接速度也认为无限。

三、物体

物体是宇宙中能结构、力结构相对稳定的结合产物。

物体纷繁复杂、各具特性,可用单一、多元、复合、超级、高级、智能……来区分。

能量的叠加首先产生超物几宇宙尘埃,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坍缩爆发分化出物体。变化过程中,物几的非接触性链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量推动物体变化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或称为能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能量饱和度,物体具有维持自身状态稳定的特性,可称为滞惰性(包涵物体的惯性、生命的记忆性)。在能量的量变过程中,物质特性得以保留;质变过程中,物质特性发生转变。

四、物质演变

超出能级范围的能量变化,造成力度崩溃重组,促进物质发生改变。改变的形式,有的风平浪静,有的剧烈激切。但都基本遵循“能力无穷,物质有限;同物混合,异物混乱;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相向相容,逆向相隙”的变化规则。

宇宙总能量不变,物质总量守恒。能、力作用的过程和规模没有止境。但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模却很有限。同类物质大部分可以相容于一体,不同类物质只能杂乱无章在一起。

物质在运动中产生极性,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物质在运动中,平行相向容易聚拢,平行逆向较易分离。

假设物几至少分常三态“(W)未、(X)本、(M)末”,亚三态“(w)亚未、(x)亚本、(m)亚末”六个几因。六几因显性各有不同,(X、x)偏质性,(W、w)偏阳性,(M、m)偏阴性。各几因都有五个节点,各节点的功效也颇有不同,有势场偏高的、有矢量较大的、有韧性更强的。节点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物几链(链粒)。

其中一些超链接(链粒)直接形成超物质、或不明物质。

物体在一般条件下,产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核变化;特殊条件下,产生特殊变化和其它不明变化;极端条件下,要么聚合为超物质,要么撕裂为物几链接(链粒)。

五、天体演变

引力的最佳模式是“膜模式”。——两颗粒物体通常难以贴在一起,如制成膜则很容易贴附。如膜足够薄,则贴附力也足够强。当膜薄成“平面”时,引力则达到极限。斥力的终极目标是立方体。——能量总会产生排斥挤兑,结构力坚持吸引牵附,最终把物体形态塑成立方体。

球面是个曲平面,球体又是立方体,自然物体首选成为球体、或球体颗粒组合体。

天体之初,宇宙尘埃弥漫原始空间。在引力、斥力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游离聚集,形成了不计其数的原始尘团。尘团继续吸附周围尘埃不断增大,吸引力也随着增大。当达到力度临界时,巨大的尘团瞬间坍塌,形成高密度物质,引力骤然倍增。强大的引力作用,继续吞并大量的尘埃、尘团,剧烈反应形成黑星。同样,黑星蜕变成超密度黑星(简称超黑星)。

超黑星最终承受不住巨大能量产生的强大排斥,在临界或近临界,自动或稍有扰动,就会引发一个或多个超黑星突然爆发,形成星云。一个全新的能级、力度体系出现,电子、质子、中子及其它波粒子产生。很有可能,残留的核形成了中子星、或其它超星星。

一个或多个星云经过数次聚集·坍缩·爆发形成超恒星。同样,超恒星蜕变形成恒星。期间释放了大量的星际粉末尘埃,同步产生了元素、原子、分子,甚至有机物。星际粉末尘埃在超恒星、恒星的牵引下,通过漫长的沉淀聚变,形成行星、卫星,产生了星系。

六、宇宙轮回

因不同类,除互有渗透外,绝大部分物几、物体都在相对稳定的物几世界、物体世界。两者隔着一个模糊区。模糊区边缘,物几进入物几世界,物体进入物体世界。

通常情况下,物体世界的能量似乎在不断流失。但因能量总量守恒,能量不会凭空消失。物体世界的能量一定去了物几世界。物几世界的能量达到上限后也必定发生转变。

物体、物几世界也许需要一个中间轮回系。在这个系里,能量不断轮回,物几、物体进行渗透分离、极限置换。宇宙也许是无数个轮回系的组合体。

轮回系概念图

轮回系剖面概念图

能、力的综合因素,支持链接(链粒)按千倍节次递增,并产生相对稳定的物质。

电子里质性因子(X)的份量极少,无法产生核引力,排斥力占主导,电子之间无法聚合。质子、中子里质性因子(X)的份量是电子的1000倍(以致相对质量也是电子的1000倍),能生成核引力,支持聚成原子核。电子、质子虽相互吸引,但到了限定位置,因子(M)、(W)的势场和矢量产生的强大斥力,促使两者保持距离。

粒子结合最稳定、最简单的立体是四面体或六面体,平面是三角形或六边形。质子与中子的聚合结构同样遵循这个道理,多为四面体、六面体组合,或三角形、六边形叠层。

道理上,每个质子支持匹配一个中子。但质子逢三倍、六倍递增数,支持另外多匹配一个中子。当然也有个别不匹配的质子。都是为了粒子的稳定性。不符合稳定性匹配的元素,称为同位素。质子、中子数目过大,能量过高,稳定性不够的元素,成为放射性元素。

道理上,每个质子都支持匹配一个电子。在质子的衍生力作用下,原子形成1s、3d、5p、7f等电子云轨道。每个轨道支持2个电子运行。原子之间可以共享电子云轨道,产生结合物。原子之间可以借用电子,形成化合物。

行星、卫星是众多元素结合物、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超级组合。

轮回系中,少数物几渗透到物体综合区,少数物体渗透到物几综合区。物几的链接从中保持它们相互之间的所有联系。绝大部分星云、星系、星球处于物体综合区核心地带,对保持自身稳定十分有利。

轮回系有一个T极,两个J极,两个物体综合区,两个物几综合区,两个物质模糊区。

在J极,物几综合区、物质模糊区内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被强大的引力吸入,在极里聚变。在T极,因超能量、超速度,物质原粉也源源不断地被甩出,大部分融入物几世界,少量卷入物体世界。同时产生了一个物体、物几的过渡区,就是物质模糊区。

卷入物体世界的物质原粉,形成新的星云、星系、星体,并源源不断地带来能量。衰退的物体极有可能最终堕入物质模糊区,开始一个新的轮回。物质与能量就是这样轮回交替。

位于原点抛物面两侧的是物质综合区。由原点从近致远,引力、斥力都呈波浪式下降,在一定位置上衍叠生成“力的黄道”。我们的银河系极有可能运转在其中一条“黄道”上。从源头上保障了银河系高度平稳、充满活力的运行状态。

远近引力、斥力概念图

评论
张鲜焰
太师级
复杂科学神秘的宇宙。
2023-01-01
刘海飞123
少傅级
已阅读原文
2022-12-31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学士级
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