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大勇、陈吉保;主审:翟华
单位: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该科普作品为《脊柱脊髓损伤不要怕,预防康复有办法》系列科普材料之一
世界骨质疏松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在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
作为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了脊髓损伤伤友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每次检查的时候很多伤友常被告知有骨质疏松,但却不知道怎么办?难道只是晒太阳?喝骨头汤吗?今天希希康复科普宣传员告诉你,脊髓损伤伤友们需要知道的关于骨质疏松的小知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长期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25%-50%**骨矿物质的减少,且大部分骨矿物质的丢失是在损伤后一年内出现的。因此,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说到发病机制,就不得不知道我们身体里的两支队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负责骨的形成,破骨细胞负责骨的吸收。在少年时期,骨的形成速率是大于骨的吸收速率的,到了青中年时期,两者几乎趋于一个平衡状态。
而到了老年,骨的吸收速率便会超过骨的形成速率。骨代谢一旦失衡,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骨量的丢失,这种丢失是出现在骨的内部,就好像是高楼房梁逐渐被白蚁凿空一样。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过去一直认为骨矿物质的丢失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缺乏负重和骨轴向负荷。但现在认为骨矿物质的丢失有多重原因,如脊髓损伤所致的代谢、激素、神经和血管变化等问题。
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基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密度测定、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生化测定。其中骨密度是反应骨强度最直观的一项指标。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无论我们是在休息,还是在运动,或是在治疗过程中,首先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摔倒!
对于我们脊髓损伤的伤友们来说,摔倒后引起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骨折风险极高!一旦产生骨折,愈合会非常慢!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关节活动度,使我们的功能性活动变得异常困难!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
据文献记载,脊髓损伤后骨量的丢失速率在前6个月较快而在1年以后则逐渐趋于稳定,所以早期干预对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防治非常关键。
节段较高的完全性损伤患者往往下肢运动感觉完全丧失,从而造成废用性骨质疏松。负重训练可以减少骨密度的丢失。早期可以进行电动起立床来达到负重站立的目的。之后可以渐渐过渡到站立架和平衡杠内的站立。
研究表明高强度低负重的运动是最合适的,这种方式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骨量。负重训练以每周4-5次为最佳,抗阻运动以每周2-3次为最佳。
在已经发生骨质疏松后,一定要注意运动强度和程度,否则容易引起骨折。
在运动训练时辅以功能性电刺激对于骨量的保持有积极的效果。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多数脊髓损伤的伤友睡眠质量比较差,而不规律的睡眠容易造成骨质的流失;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积极地进行户外活动和日照,让阳光来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增加。
不吸烟,不酗酒,不暴饮暴食,少食用腌制食品,多摄入豆制品、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
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虽不能完全预防,但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励建安,许光旭,实用脊髓损伤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5:349-356.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4-444
3、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 Diagnos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 1993 , 94 (6603) :914-915.
4、Siris ES,Adler R,Bilezikian J,et al.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Bone Health Alliance Working Group.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4,25(5):1439–1443.
5、Siris ES, Adler R, Bilezikian J, et al. Evidence-base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8, 27(4):1798–1814.
6、Chen J,Jin Z,Niu W,et al. Influence of the intelligent standing mobile robot on lower extremity physiology of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 2020, 7: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