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北京科技报社协办的首都科学讲堂。讲堂每周邀请院士专家开讲,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文化,促使公众全面、正确理解科学。
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科学与人文源远流长。它们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本身有着深刻的关联。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关联,消除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促进其相互融合,无论是对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或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于人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孟建伟,为我们讲述如何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主讲嘉宾:
孟建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讨论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讨论背景首先是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1993年第6期的《上海文学》发表了《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一组讨论,提出文学和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读书》杂志1994年第3期到第7期,以“人文精神寻思录”为总名,连续刊发一组讨论,拉开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
我主要从哲学领域来参加这场讨论。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有几个方面:第一,人文学术的危机,特别是文学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我国有过很强的文化热。在这个文化热潮当中,的确有一种很强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可称作人文精神。比如说电影行业,像张艺谋、陈凯歌等中国第五代导演,一下子把中国的电影推向国际。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学生成为第五代音乐人,有几位后来成为国际级的大音乐家,他们改变了中国音乐的历史。那个年代又被称为诗人的年代,舒婷、北岛、顾城、海子等为代表的朦胧诗派崛起。
当时,人们对陈景润非常推崇,那个年代的人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觉得钱不重要,知识最重要,文化最重要,精神状态最重要。所以,陈景润成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知识英雄。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文学、文化等慢慢不再被人重视了,有人提出是不是出现了文学危机。过去看小说、看诗歌的人非常多,后来慢慢没了,学校的教育都正规化了。知识强度在不断增加,专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精神层面似乎有点凋敝了。这就是当时为什么会有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大的背景。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尤其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人文精神是很重要的。人文精神即便对搞科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当时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想想,这实际上也就是人文精神。
其二,还有一个背景是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为什么人文精神慢慢衰落了?那时候,有一种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进来了。这种后现代主义有一种反科学、反文化、反艺术、反美学、反崇高、无中心、多元论、反元话语、反元叙事、反本质主义的色彩。当然后现代主义不是说什么都不好,后现代主义实际上首先是从建筑、美学、艺术中过来的。
▲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让人文精神衰落(供图/孟建伟)
比如说现在好多建筑,像鸟巢、中央电视台,这些建筑有点后现代色彩,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它比较强调环保,强调生态,强调后工业,这种思想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后现代主义里面的确有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过于另类的批判,尤其是对现代的科学、文化、艺术、美学,后现代主义统统反对,它要营造一个所谓后现代的精神文化氛围。在后现代主义精神文化氛围中,人文精神所强调的进步、理想、境界、深刻、崇高、终极关怀等统统被抛弃了。于是,后现代主义有种颓废主义色彩。在美学上,后现代主义有一种另类的思想,过去认为这个不美,而后现代主义认为这就是美,或许有一种新的开拓。
但是,人文精神强调进步、理想、境界、深刻、崇高、终极关怀,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当中,完全被淡出了。这就是人文精神会衰落的一个原因。
第三,是社会背景。因为我们的经济一步一步地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方向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不然,我们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繁荣昌盛。这里面有一个浪潮叫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讲求实效、实利、有用、有钱。“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里面都带有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功利主义不能说不好,它实际上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动力。但是,如果把功利主义推向极端,对我们的理想主义、文化、精神生活、崇高的东西会起到某种遏制作用。后来,人们说诗人死了,意思是说,理想主义被功利主义代替了。
在以上背景下,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开始了。有些人文知识分子,尤其是搞文学的,他们认为人文精神之所以会衰落,就是因为科学讲究功利主义,所以把人文精神扼杀了。
科学可以纯粹归结为功利主义吗?1994年,我在《哲学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科学与奥林匹克精神》。我认为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比如说,陈景润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问题有什么功利意义?其实,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更快、更高、更强”,这就是文化意义。
我在1996年《哲学研究》上又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科学和人文精神》。后来,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讨论起来了。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是人文精神,要不要弘扬人文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要不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一致的,还是对立的?
这场讨论的发展态势非常好,可以说,从感性冲动走向理性成熟,从文学的思考走向哲学的思考,从学术语言变成大众语言。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我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要超越两种观念:一种是实证主义,另一种是功利主义。很多人认为科学就是客观的,科学和人文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科学强调的是客观性,而人文强调的是主观性。所以,科学的精神就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精神。
其实上面的说法是有问题的。科学其实也是人的创造。假如说火星上也有人,火星上的人也在搞科学。你说火星上的人搞科学和地球上的人搞科学会一样吗?那肯定不一样。科学是地球上的人创造出来的,不同的文化会创造不同的科学。所以,要把实证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才能完整理解科学精神。
▲把实证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才能完整理解科学精神(供图/孟建伟)
接着讲功利主义。很多人认为科学强调的是“工具理性”,科学是讲有用的。所以,科学的精神就是“工具”的精神。这也是片面的。科学当然有用,但是科学首先是一种文化。如果把文化属性去掉了,只讲工具和有用,就一下子把科学的文化地位消解了。所以,我们理解科学精神要把实证性和创造性、功利性和理想性、工具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科学是人类的历史活动,具有历史性和人文性。怎么理解科学精神呢?第一,科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认识活动,直接体现着人类的一种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许多中小学生天生对科学感兴趣,对自然界感兴趣。航天员跟中小学生对话,他们高兴极了。这是人的一种本性,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这种精神包括自由探索的精神、勇于批判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神。
其实,人一般不满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为科学而存在的,正如艺术是为艺术存在的一样。科学家寻找一种科学的生活,他要在那里得到自由。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精神的、文化的境界,这就是科学精神。
第二,科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直接体现人类一种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就是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区别只是体育运动主要表现在体力上,而科学主要表现在智力上。这种精神里面,包含着理想主义、爱国主义、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的精神。这是科学精神的又一方面。
理想主义具有某种普遍性。凡是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首先都是梦想家,理想主义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梦,你永远不可能到达一个高度。
第三,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特殊的社会活动,体现着人类的一种最崇高的理想和精神——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科学家讲的有用,不是为自己的功利主义。他们更多追求的是什么?是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袁隆平的精神世界里面能看到什么?我看到他是在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我们小时候好多人饭都吃不饱,粮食当时多重要。袁隆平在做一个梦:梦中稻子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结的果实像花生粒那么大。他想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饱吃好。这种精神就是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精神。
**如何理解人文精神?**关于如何理解人文精神有几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第二种理解是人文学科或人文文化的精神。第三是某一门人文学科或某一种人文文化(如文学、哲学、伦理或艺术等)的精神。
我认为人文精神应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人文精神的定义(供图/孟建伟)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辈子坐了两次牢,牢房生活20年,好多的歌曲都是在牢房里创作出来的。王洛宾说,“两次牢只不过是暴风雨把我刮倒了两次而已,我前面一直追寻那个火光。”这个火光是什么?就是歌曲和音乐。这就是人文精神,王洛宾一辈子追求的东西。
其实,很多的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一辈子都有火光,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追求火光的过程当中。他们很纯粹,除了火光以外,几乎没有别的更重要的东西了。这是我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追求也是火光型的。他说对宇宙怀着一种“宗教感情”。这个宗教当然不是相信上帝,而是一种对自然界深刻的着迷,整个迷住的状态。他说认识到的各种复杂现象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让他感到“狂喜的惊奇”。这是什么精神?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杨振宁对科学也有类似的理解。他说,整个物理学包含牛顿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方程等,它们像诗一样美。它包含着一种庄严感、神圣感,一种初探宇宙奥秘的畏惧感,一种哥特式教堂建筑师所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你在杨振宁身上有没有感觉到一种人文精神?他经常讲《美与物理学》,所以,人文精神并不仅仅是对艺术来说、对人文来说,其实许多科学家也具有很强烈的人文精神。
能不能将人文精神与西方的人文主义和新儒家的人文精神画等号?我认为不行。西方的人文主义有好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说文艺复兴,达·芬奇既是伟大的艺术家、画家,又是伟大的工程师,还是伟大的科学家。在那个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天才的艺术家,充满着人文精神。但后现代主义显然缺少这种人文精神,尽管它也是一种人文主义。
儒家有人文精神,儒家的文化内涵很深。中国的诗为什么写得好?这与儒家精神有关联。但是,儒家里面也有非人文的东西,同人文精神相背离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重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既不能照搬西方的“人文主义”,也不能套用中国儒家的“人文精神”,而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超越,综合创新,在汲取人类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及其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并塑造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意义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人们要追求幸福,什么叫幸福?幸福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生活层面的幸福,另一个是精神生活层面的幸福。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显然并不是最完满的。在追求物质生活以外,还追求什么呢?人们要走向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是什么?就是要有文化。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追求精神生活的幸福对人的意义显然会越来越大。
比如,你不懂音乐,突然对音乐发烧了,这就是一种幸福;你不懂绘画,突然对绘画也发烧了,这也是一种幸福;你不懂哲学,突然对哲学发烧了,这更是一种幸福。亚里士多德说,这是人类幸福的顶点。这是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精神生活的幸福。而要获得这种幸福,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因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科学文化的生命,是推动科学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
第二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果有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就会一下子找到某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你就充满着力量,充满着追求,充满着对生命的热望,感到活着多有意义。我们永远在追求真的东西、善的东西、美的东西,追求一种崇高的东西。
▲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供图/孟建伟)
第三,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文的内涵相对多一点,而科学的内涵相对少一点。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毕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科学。科学精神有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各项体制的确立、改革和完善,这都离不开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
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现在是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的时代,也是高科技加上高文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所追求的技术,需要加上人的趣味、时尚要求、环保、道德和审美意识,对人的要求是技术人加上文化人。我们的产品已经从关注物理性能转而关注文化性能,要舒适、美观、并有文化意蕴。我们的产业特征之一是,高文化产业(比如传媒娱乐、广播电视、音像制品、报纸杂志、艺术表演、体育比赛)大量兴起。文化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发达国家有一项指标,就是看文化产业的数量和质量。文化产业附加值高,而且没有污染,完全低碳。所以,要推动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还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第四,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学校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应试教育,只重分数,忽视能力、素质,重实证性,缺乏创造性。科学教育缺乏人文性,人文教育也缺乏人文性。
于是,走出现行教育的困境,关键是将应试教育改变为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注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傅雷家书》里面,傅雷跟傅聪讲,你要做个钢琴家,你首先要做一个人。人是什么?人是个大文化,什么文化都要有,什么素养都要有,然后做个艺术家,接着做一个音乐家,最后做一个钢琴家。所以,我提出要从知识教育走向文化教育。你读数学,不仅仅是读数学知识,还要学整个数学文化。你读物理学,不仅读物理知识,也要读整个物理文化。
为什么好多音乐家的孩子也是音乐家。三宝的母亲是《嘎达梅林》的作者,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人、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雷蕾在父亲身上学到的仅仅是音乐知识吗?是音乐家的灵魂!这就是文化教育。这种教育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播下理想的种子,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我们年轻的孩子们心中,要帮他们点上一把火,如果一把火点着了,可能一辈子都在燃烧。如果这把火不点着,也许智商再高,成绩再好,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其实就是理想主义的精神之火,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同时,我们要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给我们逻辑、理性、深刻、坚韧不拔。人文给我们理想、激情、想象力、创造力,还有诗意、幸福感。这两种东西对人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将教育的过程真正变成培养人的过程。
( 本期文图、视频来自第781期首都科学讲堂)
传播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