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智慧文明的首要前提,事实上,并非银河系里的所有恒星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因为银河系中心以及附近区域的恒星密度很高,到处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致命辐射,时不时还会来点超新星爆发一类的高能事件,而离银河系中心较远的位置,形成生命的重元素又极为稀少,所以只有在离银河系中心不远不近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存在生命,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银河系的宜居带(下图中的绿色区域)。
就算在银河系的宜居带里,也有大部分的恒星会被排除在外,因为如果恒星的体积太大,它辐射出的能量就很强,相应的其寿命就会很短,因此就不具备生命所需的条件,而如果恒星的体积太小,它的能量输出就很低,生命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
除此之外,银河系中的很多恒星都是属于多星系统(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恒星互相围绕着旋转),而这种多星系统也对生命非常不友好,因为运行在它们附近的行星会被多个恒星的引力抛来抛去,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
说完了恒星再来看行星,关于生命对行星的要求,相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比如说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必须既不大也不小,离主恒星的距离也必须要适中,还要强大的磁场以及合适的大气层以及大量的水,最好还要有个巨行星为其“遮风挡雨”,有个巨大的卫星帮其稳定自转轴……
总而言之,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剩下的行星数量就已经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下一个问题:符合上述条件的行星就一定会孕育出生命吗?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还是一个巨大的谜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非生命物质要在自然环境中自发地演化出生命,需要经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嘌呤嘧啶氨基酸、DNA蛋白质、生命诞生等一系列过程,其形成概率微乎其微。
理论上来讲,形成生命的模式可以有很多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上所有已知生物都是同一种模式,这就意味着,在过去的45.5亿年时间里,地球上只诞生过一次生命,这足以说明生命在宇宙中有多么珍稀,换句话来说就是,只有极少数的宜居行星上才会有生命存在。
然而就算在某颗行星上诞生了生命,它们也不一定能够进化出智慧生物,进而演化成外星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生命进化的目的,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更好地生存下去,而高级智慧只不过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随机的“副产品”。
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在大约500万年前发生过一次基因突变,此次突变使人类拥有了一个名为“ARHGAP11B”的基因,它可以让人类的大脑变得更大、更复杂,在此之后,人类才渐渐地演化出了高级智慧。
我们知道,基因突变的本质就是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错漏,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性的,由此可见,生命进化出高级智慧的几率其实是很低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地球上难以计数的物种里,除了我们人类之外,没有任何的已知物种拥有这样的基因。
需要注意的是,拥有高级智慧的物种并不代表就有绝对的生存优势,否则的话人类也不会在长达500万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极为原始的生活,甚至在大约7万年前的一次气候大变中,人类的数量还曾经一度降到只有2000人左右,差一点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是众多巧合叠加后的产物,其产生的概率很可能低得难以想象,而由于银河系中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数量有限,因此同样的事情很可能不会发生第二次,这就意味着,人类可能是银河系中最高级的智慧文明,在整个银河系中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外星文明。
就目前来看,这种观点已经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比如说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三位科学家陶比.奥德、艾里克.德雷克斯和安德斯.桑德伯格就曾经撰文指出,在对行星文明产生的各种变量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他们计算出“人类是银河系中唯一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在53%至99.6%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