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3·3全国爱耳日】新冠后耳闷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康复科普
原创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网络化科普平台
收藏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后,就诊于耳鼻喉门诊的患者日渐增多,主诉多为耳闷、耳堵和听力下降,这正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由于在病毒感染时期,大家的关注点多为咳嗽、发烧等症状,常常忽视感染后期出现的耳闷堵和听力下降,因此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鼓膜完整为表现的中耳炎症。主要表现为,包括耳闷、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其发病机制是细菌感染中耳的粘膜,导致粘膜的纤毛被损伤,出现分泌物和炎症细胞,炎性分泌量增加,引起耳腔内的炎症反应。本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为其主要原因。此外飞行及潜水的急速升降亦可引发此病。

新冠合并的耳科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分泌性中耳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内耳膜迷路积水以及感音神经性聋。下面给大家介绍最常见的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鼓膜完整为表现的中耳炎症。主要表现包括耳闷、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其发病机制是细菌感染中耳粘膜,导致粘膜的纤毛被损伤,出现分泌物和炎症细胞,炎性分泌量增加,引起耳腔内的炎症反应。本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为其主要原因。此外飞行及潜水的急速升降亦可引发此病。
说起分泌性中耳炎,不能不提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咽鼓管,是连接中耳腔与鼻咽部的一条重要的通道,一端开口在中耳,为咽鼓管的鼓室口,另一端开口在鼻咽部,为咽鼓管咽口。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比正常成年人短、宽、直,因此鼻腔的炎性分泌物更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

图为儿童和成人对比咽鼓管

新冠病毒感染继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以下常见诱发因素:第一是鼻腔分泌物多,比如“水泥鼻”,所以当我们用力擤鼻时,易通过咽鼓管从鼻腔将分泌物带入中耳腔。第二是小儿原有腺体肥大或扁桃体炎时,会妨碍中耳腔分泌物引流到鼻腔;第三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分泌物,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图为耳内镜下的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内镜室

由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与鼻腔病变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常用促进鼻腔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如盐酸氨溴索、桃金娘油等;以及鼻腔局部喷雾用糖皮质激素消除鼻腔水肿。同时,可采用咽鼓管吹张法,如捏鼻鼓气或波氏球吹张,症状重者建议早去正规医院就诊。

波氏球的咽鼓管吹张原理(图片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三版,全国高校教材)

**须强调的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感冒后常易复发,因此治愈后必须定期复诊。感冒后患儿也必须常规检查耳部,询问听力改变情况,必要时行声导抗检查。患儿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家长及保教人员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便能及早发现患儿病情,并及时进行病因治疗,以预防复发。同时切忌擅自滥用抗生素予以治疗,以防耐药菌产生。

此外,在平时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多休息,减少过度劳累;二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口罩等;三是避免过度暴晒,多做户外活动;四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果等。

总之,新冠痊愈后,继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需要引起重视,了解其发病机制、新冠病毒感染导致中耳炎的原因、如何治疗以及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出现了听力下降这一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作者:梁思超、郭振平

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审核:李欣 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本平台科普内容获中国科协科普部2022年度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项目“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康复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