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科 卜行宽
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最迅速和最重要的途径,在当代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以及近三年来全球抗击新冠病毒感染斗争中更显重要。人们在公共场所要保持一定距离、戴口罩、用线上会议代替线下会议等措施,都需要有良好的听力才能顺畅地沟通。然而,听力损失却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致残性疾病,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是现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听力损失的特点及其影响
听力损失具有高度流行、高度危害、高度可预防和低认知度的“三高一低”特点。
**高度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2021年估计,全球1/5的人(约15亿)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其中至少4.3亿人的听力损失达到残疾水平,需要听力康复服务。此外,还有11亿12~35岁的年轻人因不安全地听过响的音乐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如果不采取行动,预测2050年全球将有1/4的人患听力减退。如此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耳科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影响,耳毒性药物中毒以及工作和娱乐噪声的伤害。
按照WHO方案2015年在我国的调研推算,我国有15.84%的人(约2.2亿)患听力减退,其中7000万人(全国人口的5.17%)为听力残疾。
**高度危害:**听力损失的危害波及全人群。它不但阻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影响青、中年的学习、就业、婚育、生活和社会融合,也会造成老年人情绪压抑、沟通和认知障碍,成为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研究表明: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WHO和世界银行曾于2016年估算:全球经济每年要对未处理的听力问题付出7500亿美元的高昂代价,相当于荷兰的国内生产总值或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年卫生支出之和,所以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减缓并阻断听力问题的发展。
**高度可预防:**尽管听力损失高度流行而且危害严重,WHO指出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对已患病者,通过具有成本效益的早期识别、护理和康复等公共卫生措施,终身聆听是可以实现的。
**低认知度:**由于听力障碍是看不见的残疾,单从外表不易为人们觉察,为政策制订者和社会普遍忽视。又因为听障者存在严重的交流障碍,大多回避和人沟通,使社会更缺少对他们的了解,以致认知度低。
二、WHO的防治策略和行动
WHO高度重视该公共卫生问题,1987年建立了预防聋和听力减退机构(prevention of 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 PDH)。近6年来更是加快了步伐,在行政和技术层面有更有力的行动。WHO的愿景是“世上不再有可预防的听损者;对不可避免的听损人士,通过康复和教育,使他们发挥全部潜能”。2017年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一致通过《预防聋和听力损失决议(WHA70.13)》(《决议》),该《决议》对各成员国政府提出了将耳和听力保健整合到初级保健系统中去,提升各级认识,构建政治承诺和跨部门合作;制订有循证为依据的策略和政策;建立培养耳科和听力保健人力资源的培训项目;加大疫苗接种覆盖率;开展并监测听力筛查项目;开发可负担的、高质量的听力辅具技术和产品;制订和实施噪声控制条例以及控制耳毒性药物;发展各种交流方式和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关内容等九项紧急要求。《决议》还要求总干事准备和发布《世界听力报告》,并通过每年3月3日的“世界听力日”宣传活动等措施提高社会各界对耳和听力健康的认知。
为贯彻《决议》,2018年7月WHO成立“世界听力论坛”,通过全球网络分享知识、技能和经验,倡导合作,激发行动,实现共同愿景。
2021年3月3日WHO发布了全球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报告》)。该《报告》向各成员国政府传达了4条核心信息:
1.当前患有未解决的听力损失和耳科疾病的人数是不能接受的;2.要及时采取行动,防止和解决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听力损失;3.投资于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将使听力损失者受益,并给社会带来经济收益;4.各国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耳和听力保健纳入全民健康覆盖的国家卫生计划。该《报告》同时向各成员国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要完成“两升一降”的要求:①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的有效覆盖率相对增加20%;②使用辅听技术(助听器和植入物)的听损成年人的有效覆盖率相对增加20%(有效覆盖率低于50%的国家应努力争取至少达到50%);③5~9岁学龄儿童慢性耳病和未解决的听力损失的患病率相对减少20%。
此外,WHO还先后发布了耳与听力保健基本培训教材、国家战略的规划与监测手册、现状分析工具、适合中、低收入国家的助听器技术的首选配置文件、儿童听力损失-预防和保健策略、听力筛查执行意见和以人为本的综合耳部和听力保健等配套文件。
三、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展望
我国政府也很重视听觉障碍的防治工作,在历次五年规划中均有相关内容。我国耳科疾病和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资料比较齐全,新生儿听力筛查,聋儿听力康复和助听器验配师培训等工作成绩显著。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政策线条粗、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区域和项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WHO的系列文件和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法律和规划是促进我国耳科与听力保健事业继续发展的强烈催化剂。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研创了我国首部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系统梳理了我国听力行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目标和建议。我国已具备基本的政策导向,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等文件中已有粗线条的耳与听力的栏目。在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和资源双下沉的实践中,我们在南京和宿迁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好地建立了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模式,积累了初步经验。我国专家还积极参与WHO全球防聋政策和文件的制订工作,在国际上发挥了作用。
提高社会各界对耳和听力健康的认知需要广泛而又深入的宣传。WHO吸收了我国政府将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的创意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自2015年起将3月3日定为“世界听力日”,每年有一个主题进行全球宣传活动。今年WHD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
鉴于耳科疾病与听力障碍是社区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60%以上可在初级保健中确定和解决,今年特别强调基层的工作。我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爱耳日活动,目标和主题与WHO是一致的。今年我国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