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曾于2021年3月3日发布首份《世界听力报告》称,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严重听力损失者中,听力较好一侧的耳朵也患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WHO建议应为所有人提供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每人每年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需要的额外投资不到1.4美元,但听力损失代价巨大,每年给各国政府造成累计9800亿美元的损失。
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中华医学信息导报》访谈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WHO全球防聋专家组成员、听力国际(Hearing International)副主席卜行宽,请他为健康爱耳护耳支招!
这些行为/环境正在伤害你的耳朵
掏耳朵
有些人有掏耳朵的习惯,甚至享受采耳的过程。殊不知,被掏出来的“耳屎”还有个医学名称耵聍。耵聍是耳朵正常的产物,会随着日常讲话、咀嚼而落下,正常情况下无需专门掏取。若掏耳不慎,还会有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并发感染,有使听力下降的风险。
卜教授提醒,如果因耳朵发炎而引起的堵胀,要立即就医。
切记不可将油、棉签、小棒、别针等放入耳内。
噪声环境
WHO曾于2021年预计,有11亿12~35岁的年轻人因不安全地听过响的音乐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如果不采取行动,预测2050年全球将有1/4的人患听力减退。
卜教授提醒,要远离较大噪声的环境,要科学地佩戴耳机。
错误擤鼻涕
你还在左右鼻孔同时擤鼻涕吗?这种错误的擤鼻涕方式,会对耳朵的听力造成损伤。
卜教授给大家介绍了科学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涕,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相通,擤鼻涕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耳朵进水
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洗头发、洗澡方式或者在不干净的水域环境下游泳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卜教授提醒,大家在洗头发、洗澡的时候可以拿棉签堵住耳朵,防止水流进耳朵内。游泳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干净的水域,并戴好耳塞。
戴耳机方式不正确
用耳机听歌、听书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但是与他人共用耳机、音量过大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卜教授针对这些问题,向大家推荐了“六六六原则”。第一个“六”,戴耳机时,尽量身处于音量不超过60分贝的舒适环境中;第二个“六”,看电视、听耳机音量要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第三个“六”,每次戴耳机听音乐等不要超过60分钟。
卜教授还表示,一些年轻人会选择在地铁、公交车上通勤时戴耳机,而车厢的环境已经高达80分贝,那么可以选择降噪耳机和头戴式耳机来人为地降低外界环境对听力的干扰。
卜教授特别提醒大家,应避免与他人共用耳机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如何科学爱耳护耳 实现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
实现主动健康
听力损失高度流行而且危害严重,WHO指出至少有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对已患病者,通过具有成本效益的早期识别、护理和康复等公共卫生措施,终身聆听是可以实现的。由于听力障碍是看不见的残疾,单从外表不易为人们觉察。又因为听障者存在严重的交流障碍,大多回避和人沟通,使社会更缺少对他们的了解,以致认知度低。
卜教授呼吁应提高社会各界对耳和听力健康的认知。
科学爱耳护耳
除了掌握科学地爱耳护耳方式,我们应该加强预防和治疗耳朵相关疾病。听力损失等疾病的发生,或许不仅仅是耳朵出了毛病还有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信号。
身体有疾病在耳朵上的表现主要有耳鸣、耳聋、耳痛等。
耳鸣:患有中耳炎、耵聍栓塞等疾病有可能会导致耳鸣。长时间的耳鸣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头晕、烦躁、情绪易怒等表现。
耳聋:患有糖尿病时,有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导致头痛、眩晕等不适症状;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时,有可能会造成内耳供血不足,内耳毛细胞蜕变,引起神经性耳聋;另外,缺乏维生素D、自身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也有可能会引起耳聋。
耳痛:牙周疾病、急性扁桃体炎等耳朵邻近器官,或者患有关节病变等疾病,会引起神经反射性疼痛,造成继发性耳痛。
卜教授提醒,耳朵问题不可小觑,要做到定期到正规检查,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
此外,听力损失一旦确诊,早期干预是成功的关键。及时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可有效改善听力,回归有声世界,提高言语沟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