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读物《少吃油 吃好油》(王兴国著)文章选载6

中国粮油学会
宣传粮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收藏

6 “隐性饥饿”

肚子饱了就是真的“饱”了吗?人体维持健康,不仅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宏量营养素,还需要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传统微量营养素和各种植物化合物。简言之,微量营养成分=传统微量营养素+植物营养素。人缺乏宏量营养素时会感到饿,而微量营养成分不足时则难以察觉,所以很容易被忽视。这种机体由于缺乏微量营养成分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就叫“隐性饥饿”。

微量营养成分不足,机体就会优先维持短期生存所需的代谢过程,如基础能量代谢等,而维持机体对DNA保护、抗氧化防御等长期健康所需要的代谢过程会被削弱,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导致健康“短板”,长此以往就会引发慢性疾病。现代医学发现,七成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隐性饥饿”还会导致出生缺陷,影响婴幼儿早期发育,导致永久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

解决“隐性饥饿”难题的营养建议是做好膳食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荤素巧搭配、粗细巧搭配等,必要时可适量服用膳食补充剂,但最好是从日常食物中补充相关的微量营养成分。 导致“隐性饥饿”的主要原因:一是环境稀释效应,表现在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农产品的营养素密度大幅下降。二是饮食模式的变迁。

由于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因此不可偏食,食物品种要多样化,食物搭配要科学。总之,平衡合理的饮食结构才是充足能量和良好营养的可靠保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