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烧成制度的控制
陶瓷制品在辊道窑里烧成,需要在特定的烧成制度下进行,合理的烧成制度是得到良好产品的根本保证。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其中温度最为关键,压力和气氛为辅,但也十分重要,只有合理的三大制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本质。本文重点是介绍辊道窑热工制度的一般控制方法,以期得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温度制度的控制:
1,温度的监测:辊道窑的温度监测主要是依靠沿窑长装在窑顶或窑侧的热电偶所反映的温度数据。由传热学的原理我们应明白到,在予热带热电偶测的温度高于制品的温度,但要小于烟气的温度,烧成待与预热带相似,但温差较小,且热电偶测得的温度较为接近制品的温度,早冷却带与烧成带相反,热电偶测得的温度小于制品的温度,而大于烟气的温度。
(1)预热带温度的监测
要控制好该带的温度主要控制三个关键温度点,即予热带中部温度(约500度处)及予热带末端温度(约900度处)。窑头温度过高,易使坯体炸裂。予热带末端温度点的位置反映了坯体的预热效果,并间接反映了坯体和烧成带停留的时间。予热带中部温度则是预热带温度的最关键点,若太前则窑头升温过急易造成坯体在蒸发期造成开咧的缺陷。若太后说明窑头温度太低,使得在预热带后部不得不快速升温,一方面可能在573度晶型转化处产生坯体炸裂,另一方面使得氧化阶段时间减少,容易产生黑心、针孔、气泡等缺陷。
(2)烧成带温度的监测
烧成带温度的检测主要是确定烧成带的最高温度和制品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烧成带的最高温度影响到制品得生烧及过烧,高温区的长度影响到保温时间的长短,从而也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3)冷却带温度的监测
冷却带温度的监测主要是急冷后的温度(约800度处)、冷却带中部温度(约500度处)及出窑前的温度。急冷后的温度是判断急冷好坏的依据,冷却带中部温度点附近是制品发生石英晶型转化,这是制品产生开裂的危险区,其前后温度变化应平缓,出窑前温度过高,出窑后仍可能发生炸裂,同时也不利于后道工序的操作。
2,温度控制的办法
(1)预热带温度的控制:
预热带温度的控制一般可通过调节排烟总闸、排烟支闸的开度及安装在预热带的烧嘴开度来调整。但是调节排烟总闸对窑内压力制度的影响较大,只有整个预热带温度偏高(偏低)才适当调整排烟总闸开度。入窑温度一般控制在150-300度,太高太低均不好,排烟支闸板开度窑头至窑尾由小至大,窑头排烟支闸板不宜开得太大,因为这样一造成冷风大量吸入,辊下闸板的开度较辊上大加大辊下抽力可克服几何压头造成辊上辊下温度的偏差。此外还可以调节搅拌风来控制预热带的温度。
(2)烧成带的温度控制
烧成带的温度控制主要是控制燃料与助燃空气的供应量及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程度,要控制二侧的烧嘴喷出火焰长度一致,其恰好在窑中央部位交接,以免产生水平温差。如果火焰较长造成中间温度过高,此时宜开大助燃风。反之如火焰过短,则窑炉中央温度低,此时可减少助燃风量。另外,挡火砖和挡火墙是调节局部温度的有效方法。
(3)冷却带温度的控制
冷却带温度主要是控制急冷风量、窑尾快冷风的风压与风量以及抽热风的风量。急冷区要注意后段的急冷风管的开度比前段稍小,以免制品发生风裂。缓冷区主要是控制每个抽热风口阀门的开度,使晶型转化时降温平缓,一般抽热风支闸由窑尾至窑头开度由大至小,以保证降温速度缓慢,窑尾冷风管的开度也是由窑尾至窑头由大到小,保证制品出窑温度不只太高。
二,压力制度的控制
1,压力的监测
辊道窑内的压力一般不高,窑压的测量由微压计分别安装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三个关键点一共操作参考。
2,压力的控制
压力本身对制品的烧成影响不是很大,他只是对窑内的温度、气氛有很大的影响。辊道窑时中空窑,气体在窑内流动的压头损失很小,有人测量表明,每米压将才1Pa压力控制较为容易。压力制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调整总烟闸板开度来稳定预热带和烧成带之间零压面的稳定,是预热带在微负压下操作,以利于水气和坯体的氧化分解产生的反应气体排除,气体在窑内预热带运行的压差在1mmH2O。烧成带则控制在零压的微正压下操作,以阻止继续排气而产生的气孔,经验表明,辊下零压位叫辊上零压位退后有利于操作。另外,保持烧成带与冷却带交界划分的二段进出风基本平衡,也是维持窑内压力制度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冷却带要求抽热风稍小于急冷风与窑尾冷却风量之和,以保证急冷风有少量进入烧成带作二次助燃风确保烧成带充分氧化气氛,提高热利用率,还可杜绝烟气倒流,造成烟熏缺陷。总之,排烟闸的开度、喷嘴的开度、急冷风管的开度、抽热风阀开度及风量分配是压力制度控制的主要手段。
三,气氛制度的控制
1,气氛的监测
窑内气氛的测量比较困难,目前窑炉上还没有直接测量的仪器,对于气氛的分析可用奥氏气体分析仪测量烟气的成分。
2,气氛的控制
辊道窑一般为氧化气氛烧成,主要是调节好空气燃料的配比。供给过余的空气,保证燃烧完全,窑内不出现冒烟,有时气烧窑内因煤气热值波动时会出现瞬间还原气氛,需及时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