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医”心为老 防范心梗 这些时刻要当心

科普湖北
原创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传播
收藏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或憋闷感,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电图进行性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杀手之一。

老年人防范心梗,这些时刻要当心。

  1. 如厕

老年人往往排便不顺畅,用力排便时,血压会迅速上升,心率也相应加快,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及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1. 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加快,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缺氧。冠心病疾患或者老年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1. 酒席

就餐饮酒时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可诱使心律失常,加重心脏的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脂肪太多,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也会升高,从而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肌梗死。

  1. 情绪激动

看电视、打牌时,若情绪突然激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继而引起如胸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所以老年人尽量避免情绪波动,调整心理状态。

  1. 运动

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心脏强烈收缩舒张,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建议做好热身运动,最好进行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和心脏不好者避免参加竞技性运动。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1. 鼾睡

睡觉时“打呼噜”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还会诱发急性心梗。建议睡觉打呼噜的人尽早治疗,排除风险。

  1. 气温骤变

当气温骤降时,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更用力地泵血。夏季贪恋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也容易引发心脏病。

提醒:

一旦发生胸口疼痛,有濒死、压迫感,持续5~15分钟或以上,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等症状时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