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位顶级艺术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狭路”相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同场竞技的他们会拿出怎样的作品?到底谁才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艺术家?
撰文 | 张羿
1
从鲁本斯临摹的达·芬奇失传璧画《安吉亚里战役》谈起
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收藏着法兰德斯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1640年)在1603年前后用素描手法临摹的一幅达·芬奇未完成壁画《安吉亚里战役》(Battle of Anghiari)的局部(图1)。在制作这幅素描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1519年)原作因1560年前后要给画家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年-1574年)在老宫的500人大厅(Salone dei Cinquecento,Palazzo Vecchio,图1a)内绘制新的壁画已经彻底毁掉,鲁本斯有可能参照了洛伦佐·扎基亚(Lorenzo Zacchia, 1524年-1587年)的版画(图1b)。对比图1与图1b两幅画作,我们很容易看出,鲁本斯无疑在临摹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并进行了再创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扎基亚与鲁本斯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巴洛克画风的萌芽,这应该来自达·芬奇本人的画作。另外值得指出的是,达·芬奇这一战争场面的设计灵感很有可能来自1500年前后在罗马卡匹托利山顶的天坛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Ara coeli)中发现的罗马石棺上的浮雕(图1c)。
图1. 鲁本斯,争夺军旗之战,素描,约1603年绘制,高45.3厘米,宽63.6厘米,现陈列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a. 佛罗伦萨老宫的500人大厅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b. 洛伦佐·扎基亚,《安吉亚里战役》,铜版画,1558年根据达·芬奇壁画局部绘制,高37.4厘米,宽47厘米,维也纳阿尔贝蒂纳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c. 罗马石棺浮雕,费伊通从天庭坠落,大理石,约公元150年-170年制作,高62厘米,宽220厘米,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将在本文中简介达·芬奇创作《安吉亚里战役》的失败过程,他与米开朗基罗在500人大厅内的竞争,并探究二人最终未能完成画作的原因。
2
达·芬奇接受佛罗伦萨共和国执政团的委托
约在1503年10月,达·芬奇接受了佛罗伦萨执政团的重要委托,在当时的城邦共和国政府所在地老宫内最重要的500人大议会厅内绘制一幅大型壁画《安吉亚里战役》。图画要表现的战役发生于1440年6月29日,它是佛罗伦萨与米兰之间的战争,获胜的佛罗伦萨因此取得了对意大利中部地区的控制权。
为了准备大型壁画的卡通图,达·芬奇在城中的新圣母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内得到了一块地方,教堂内有达·芬奇的昔日同窗多米尼克·吉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1449年-1494年)绘制的系列壁画(如见图2与图2a),虽是圣经内容,但由于画中人物多为15世纪中后期的佛罗伦萨名人肖像,这些作品实际上是佛罗伦萨黄金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优雅奢华的生活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兴盛。
图2. 多米尼克·吉兰达约,《访问》,湿壁画, 作于1486-1490年间,宽450厘米,现陈列于新圣母玛利亚教堂托那波尼礼拜堂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a. 多米尼克·吉兰达约,《天使向扎喀利雅赫报喜》,湿壁画,作于1486-1490年间,宽450厘米,现陈列于新圣母玛利亚教堂托那波尼礼拜堂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执政团之所以在新圣母玛丽亚教堂内给达·芬奇一块地方准备绘画卡通,他们大概是希望达·芬奇绘制一幅壮丽且优雅的大型璧画:获胜将士们身上闪亮的盔甲与手持的兵器,再加上队伍中飘扬的旌旗应该更增画面视觉上的奢华,虽然表现的是战争,但它应该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并且能够展现十六世纪初期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正面形象,尽管当时的共和政府很难说在意大利内部的军事与地缘政治争斗方面占有什么优势,这一点可以从马基雅维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 1469年-1527年)写的《君王论》中得到印证,有时候也许一个国家政权缺什么就希望用宣传让它的人民相信自己有什么,十六世纪初期的佛罗伦萨共和政府也不能免俗。
为了帮助达·芬奇画好这幅壁画,佛罗伦萨共和政府派了当时身为国务秘书的马基雅维利为画家讲解这段历史,后者作为政治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公认的佛罗伦萨历史学家。从保存下来的二人谈话记录看,佛罗伦萨执政团希望达·芬奇绘制的是一幅宣扬共和国成就的政治宣传画,它同时也应该是一幅充满激情且奢华亮丽的壁画;由于战争发生的日期是6月29日,这是以天主教圣人圣彼得名字命名的节日,因此这位圣人应该出现在天空上帮助佛罗伦萨军队取得胜利。
达·芬奇与执政团的想法完全不同,他想表现的是战争的惨烈残酷与纷乱不安的场面,以及互相厮杀的将士们狂野的肢体和扭曲的面部表情,如图3、图3a与图3b所示。对于50多岁的达·芬奇来说,他曾长期在摩尔人路德维科·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1452年-1508年)与瓦伦提诺公爵恺撒·博尔吉亚(César Borja, 1476?-1507年)这类曾经叱咤风云的雇佣兵队长(Condottiero)麾下服务过,因此亲身体会过法国大军入侵意大利所带来的灾难,而意大利内部的战争应该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他用自己的画笔来歌颂战争并将其以优雅华丽的画风展现给世人或许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吧?
图3. 达·芬奇,骑兵之战与步兵之战,素描,1503年-1504年绘制,高14.5厘米,宽15.2厘米,现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学院美术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a. 达·芬奇,《安吉亚里战役》素描习作,1503年-1504年绘制,现收藏于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b. 达·芬奇,为《安吉亚里战役》壁画绘制的两个武士头像,素描,1504年-1505年绘制,高19.1厘米,宽18.8厘米,现收藏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达·芬奇虽是成名画家,但按当时的规矩,应该是绘画的订购与赞助方决定图画内容与形式。对于桀骜不驯的达·芬奇,执政团及相关政府内部人员中一定有人对他相当不满,而且这种不满会表达在日常工作之中,甚至对达·芬奇的态度上;而这种争执也一定会在双方心中积蓄了对另一方人物的不满。调和二者的想法,很可能对双方来说都要耗费相当大的心力,这与达·芬奇在米兰时几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最后的晚餐》是相当不同的。
从单纯艺术的角度来看,笔者个人认为执政团的想法应该更正确。毕竟,老宫内的500人大厅在当时不是博物馆,它是佛罗伦萨共和国政治精英与获选民意代表开会商讨公共事物的地方,一幅好的装饰宣传画可以鼓舞人们忠勇报国的决心;毕竟,很少有人愿意总是在开会时不得不看着一群面目狰狞且形体扭曲的人组成的血腥战争场面开会讨论国家政务。
1504年夏初,达·芬奇完成了《安吉亚里战役》的全尺寸卡通素描图,在完成了绘画用的脚手架及墙壁方面等实际工作后,12月时他将卡通贴到了500人大厅的墙上。看似一切都算顺利,达·芬奇终于可以开始在大厅的墙壁上进行壁画本身的绘制工作了。
3
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竞争
3.1. 米开朗基罗受邀在500人大厅内绘制《卡西纳战役》大型壁画
对于佛罗伦萨公众来说,更加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了。执政团于1504年夏季委托米开朗基罗在500人大厅内达·芬奇绘制壁画的对面墙上画一幅《卡西纳战役》(Battle of Cascina)。这是表现佛罗伦萨历史上获得的另一场重要战役的胜利,1364年7月28日佛罗伦萨军队在卡西纳附近战胜了当时非常强大的比萨共和国军队。安排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的两位巨人同场竞技,并在作品完成后让公众都有机会对比二人的画作评头论足,无疑对佛罗伦萨公众来说是一件巨大且引起轰动的事件。
与年轻且精力充沛的米开朗基罗在同一大厅内同时绘画并竞争,对50多岁的达·芬奇来说,很难说是什么好事。佛罗伦萨执政团的这一决定,虽然看似激动人心,但很可能是不明智的,尤其对达·芬奇来说,他可能并不愿意以这种面对面的方式应对米开朗基罗的挑战,更何况,这场竞争完全没有征询达·芬奇的意见。
米开朗基罗在画中描绘的是战争刚刚开始时的场景:由于天气炎热,佛罗伦萨士兵正在阿诺河(Arno)中裸体洗澡,而比萨军队正在此时开始了对佛罗伦萨军队的突袭,预警的号角声传来,洗澡的士兵们纷纷上岸进入战斗,我们在画的中间下部看到一个士兵已被击中并掉入河中,只有他的双手仍然露出水面;其它士兵则有的正在穿衣披甲而有的已经赤身裸体投入了战斗。这样的画面场景显然非常适合米开朗基罗展现自己的特长,展现各种充满了张力的男性裸体。
米开朗基罗应是在1505年2月时完成了为绘制壁画用的全尺寸卡通图,佛罗伦萨执政团为此支付了酬金。这幅卡通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佛罗伦萨年轻一代画家学习米开朗基罗绘画艺术的范本,但后来被毁坏且失传了,只有巴斯提亚诺·达·桑佳罗(Bastiano da Sangallo, 1481年–1551年)根据卡通中间部分临摹的一幅单色油画和米开朗基罗自己绘制的一些素描流传了下来(图4、图4a与图4b)。
图4. 巴斯提亚诺·达·桑佳罗,《卡西纳战役》(根据米开朗基罗绘画局部绘制),木板单色油画,约1542年绘制,高77厘米,宽130厘米,现陈列于英国诺福克郡候克汉厅(Holkham Hall)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4a. 米开朗基罗,为《卡西纳战役》绘制的人体习作,素描,1503年-1504年绘制,40.9厘米,28.5厘米,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之家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4b. 米开朗基罗,为《卡西纳战役》绘制的人体习作,素描,约1504年绘制,42厘米,28.5厘米,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从某种程度上说,米开朗基罗的绘画可以说是其年轻时代制作的《嶦饕与拉披斯人之战》浮雕的延续(图4c)。笔者第一次见到桑佳罗临摹的卡西纳战役时,感觉整个画面有些像是古代罗马石棺上的浮雕,但同时也融合了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前辈大师博尔托都·德·乔万尼(Bertoldo di Giovanni,1420-1491年)与安东尼奥·德·波莱约洛(Antonio del Pollaiuollo,约1431年 –1498年)等人作品的风格。
图4c. 米开朗基罗,嶦饕与拉披斯人之战,大理石深浮雕,高84.5厘米 ,宽90.5厘米,大约1492年制作,现陈列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之家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对于米开朗基罗雕塑与绘画所展现的阳刚强健的男性裸体,达·芬奇是持批评态度的,他曾私下里批评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那些肌肉发达的人体像是“一口袋核桃”。然而,与达·芬奇绘制的那些马匹相比,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佛罗伦萨人显然更喜欢米开朗基罗的男性裸体。敏感的达·芬奇应该感觉到了公众的倾向,他在私下里曾努力学习米开朗基罗艺术作品中的人体(图5),但绘制强健的人体毕竟不是达·芬奇的强项,他无法将其学习成果完美且快速地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之中。
图5. 达·芬奇,为《安吉亚里战役》而作的人体习作,素描,约1504年-1506年绘制,高16.1厘米,宽15.3厘米,英国王室收藏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2. 十六世纪初期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的竞争
为了更好地理解达·芬奇在绘制《安吉亚里战役》时的心情及其最终的失败,我们有必要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这两位在今天看来是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产生的两位最大天才之间的竞争。
1500年初,达·芬奇返回佛罗伦萨,其目的是参加竞争将城市总教堂管理委员会拥有的一块巨大的优质白色大理石雕塑成大卫这一项目,但委员会慎重考虑后,在1501年7月份最终作出决定,将大理石交给了刚在罗马制作出《哀悼基督》(Pietà)的年轻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后者不负众望,用其雕成了不仅是文艺复兴时代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
当大卫接近完成时,所有见过这一作品的佛罗伦萨人都意识到了它的伟大,将其视为佛罗伦萨共和主义精神的象征。共和国执政团为此组织了一个由30位精英人士组成的委员会来讨论将大卫雕塑放置的地点,这些人中包括了达··芬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主张将大卫放置在当时的共和政府所在地老宫的正门边;但达·芬奇却主张将它放置在老宫正面西南侧的雇佣兵敞廊(Loggia Dei Lanzi)内部(见图6),图中最左边建筑为老宫,中间的建筑为雇佣兵敞廊。值得注意的是,大卫雕塑本身高5米多,放置在敞廊内,不仅会减弱其艺术张力,而且更会减少公众对它的关注,达·芬奇的主张显然是一个多少有些恶意的建议。
图6. 朱塞佩·邹齐(Giuseppe Zocchi),《佛罗伦萨老宫广场》,画布油画,18世纪上半期,高57厘米,宽87厘米,私人收藏品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是一个不大的小城,城市内的精英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达·芬奇的这一主张估计很难不会最终传到米开朗基罗的耳朵里,于是终于发生了年轻且有些好斗的雕塑家在城内圣三位一体广场(Piazza Santa Trinita)附近公开羞辱达·芬奇在米兰铸造青铜骑马像失败的事件。
3.3. 竞争的终结
从1503年达·芬奇接受执政团的委托开始,达·芬奇或许就开始了与执政团在各方面的争执,这些争执无疑耗费了他的许多心力;由于不停地大量预支绘画费用而又进展缓慢,执政团内早就有人对达·芬奇产生了不满与怀疑。终于在1505年的某个时刻,达·芬奇在某种压力下与执政团爆发了冲突,虽然后来工作仍然继续进行,但人们很难知道达·芬奇的心理变化。1505年6月6日,星期五,约上午9点半时,突然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暴风雨,也许是因为大厅的窗户没有关好,吹入大厅的风雨对黏在墙上的巨大卡通图画产生了破坏并令其完全滑落了下来。
在这件突发事件后,达·芬奇应该再也没有真正继续《安吉亚里战役》的绘制工作。实际上,在1506年5月时,执政团已经勉强同意达·芬奇前往米兰,用3个月时间去处理有关《岩间圣母》这幅画作引起的官司。我们不知道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米兰的具体时间,但我们知道他后来没有按时返回,在占领了米兰的法国人庇护下,他又在那里承接了新的项目。
佛罗伦萨终身执政长官正义旗手皮耶罗·索德里尼(Piero Soderini, 1451年–1522年)1506年10月9日写给法国驻米兰总督昂布瓦斯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 d’Amboise, Seigneur de Chaumont, 1473年-1511年)的一封信件中,愤怒谴责了达·芬奇在绘制《安吉亚里战役》这一画作过程中的行径,“列奥纳多·达·芬奇对自己的共和国缺乏应有的忠诚,他预支了大量钱款,却只在开始时作了很少的工作。”不仅如此,他还代表佛罗伦萨政府宣布,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甚至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
然而,在今天看来有些讥讽的是,米开朗基罗最终也没有完成壁画《卡西纳战役》。1505年2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里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 1443年 – 1513年,在位时间为1503年-1513年)紧急征召前往罗马,绘制此画的工作因此中断,随着佛罗伦萨乃至意大利的政局变化最终也没有再继续进行下去。
对佛罗伦萨执政者来说,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这场竞争实际上是一个失败,两位伟大的艺术家谁也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整个项目完全烂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索德里尼本人能力不足。虽是佛罗伦萨最高行政长官,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位在佛罗伦萨共和体制内升上来的官僚,他或许可以欣赏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的才能,但他并不真正了解也完全无法驾驭这两位人类的顶级天才;将两人安排在同一大厅内相对的墙上绘制璧画,虽然激动了佛罗伦萨的人心,但并没有照顾到两人的内心感受。我们在此举一个稍后发生的成功竞争例子,1508年-1512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安排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在梵蒂冈内距离只有100米左右的两个不同地方同时绘制大型壁画,虽然二人都意识到了彼此的竞争关系,但毕竟不用整天面对面,这一竞争成就了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与拉斐尔以《雅典学院》为代表的系列壁画,将文艺复兴绘画艺术推到了最高峰,尤里乌斯二世显然是个极有能力的领导人,他可以激发两人的竞争心,同时将两位伟人的天才发挥到极致,创作出人类绘画艺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4
结语
如果说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的公共项目上与米开朗基罗的竞争彻底失败了的话,但在私人订制方面,则是有成功也有失败。
1503年前后,即米开朗基罗制作大卫时期,达·芬奇获得了一项私人订制,为佛罗伦萨贵族妇女丽莎·焦孔多(Lisa del Giocondo, 1479年-1542年)绘制肖像,他花了数年时间,在1503-1506年间基本完成了这幅画作,但他后来一直将此画带在身边并不断修改,直到1517年才最终将其完成,这就是后来被称作《蒙娜丽莎》的画作。这幅作品不仅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的肖像画。它之所以如此引人瞩目,无疑是一幅充满创意其异常优雅的绘画杰作;但在笔者个人看来,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炒作成分,尤其是在20世纪后期至今这段时间里。
图7. 达·芬奇,《蒙娜丽莎》,木板油画,1503年-1517年绘制,高77厘米,宽53厘米,现陈列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蒙娜丽莎》无疑应是达·芬奇成功绘制并完成的一幅肖像,但在这段时间里,达·芬奇在私人订制领域也有过一个令人惋惜的失败案例。1499-1500年间,由于其米兰的主人摩尔人路德维科·斯福尔扎的失败,达·芬奇曾前往曼图瓦(Mantua),他受到了该城女主人伊莎贝拉·德·埃斯特(Isabella d'Este, 1474年-1539年)侯爵夫人的热情接待,并答应为这位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女性政治家与艺术收藏家绘制一幅肖像。这幅作品从来没有完成,只有为绘制这幅肖像准备的素描流传了下来(图7a)。这幅如今收藏在卢浮宫中的素描损坏得比较严重,已经很难真正展现达·芬奇的艺术才华。
图7a. 达·芬奇,《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素描,约1500年,高61厘米,宽46.5厘米,现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达·芬奇1500年回到佛罗伦萨后,曾在城市内向公众展示了一幅他在这段时间里绘制的一幅卡通素描图(图8),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参观这幅卡通的人中,可能就有米开朗基罗。无论如何,后者显然受到了它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米开朗基罗后来几年创作的数个作品中看到一些端倪,如图9与图10。
图8. 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卡通设计素描,约1500年完成,高141.5厘米, 宽104.6厘米, 现陈列于伦敦国家美术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9. 米开朗基罗,圣母子与少年施洗者圣约翰,大理石浮雕,约1504年-1505年制,直径106.8厘米,现陈列于伦敦王家艺术研究院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0. 米开朗基罗,《圣家族与圣约翰》,木板蛋彩加油彩,1504年-1506年绘制,直径120厘米,现陈列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卡通素描图,是画家为了绘制大型图画(如壁画或祭坛画等)准备的最后一版同尺寸的精确素描图,它在当时并不被认为是完成的艺术品,除了艺术家为了训练自己的学生会收藏其它大师的卡通素描图外,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艺术赞助人或收藏家们认为卡通素描图有收藏价值,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因此不论达·芬奇的卡通引起了多大轰动,当时的人们还是期盼他能够将其最终完成为一幅带颜色的画作。
达·芬奇在绘制图11所示的这幅作品时,应该是住在罗马为教皇列奥十世(Pope Leo X, 1475年-1521年)服务期间,他显然从米开朗基罗当时在梵蒂冈的西斯廷小礼拜堂内绘制的《创世纪》天顶画中众多坐着的装饰裸体人物(Ignudi)造型获得了灵感;而巴库斯坐像造型的另一灵感来源应该是古代罗马的各类雕塑人物坐像。达·芬奇虽然是一位充满了创意的画家,但他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仍然遵循着文艺复兴时代佛罗伦萨模仿与超越的创作方法;从另一方面讲,已届花甲之年的达·芬奇仍在努力学习并试图超越米开朗基罗,甚至是古罗马的伟大艺术家们,可见其雄心犹在,仍然希望在艺术创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至于这幅《巴库斯》是否超越了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中的裸体人物坐像,笔者还是请读者来作出自己的判断。
图11. 达·芬奇,《巴库斯》(又称施洗者约翰),油画,1510年-1515年绘制,高177厘米,宽115厘米,现陈列于卢浮宫博物馆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作者简介
张羿,艺术史研究者,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也是数学家、逻辑学家。
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开通了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