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助残日的小知识

盐城科普先锋
我是盐城市亭湖区科普宣传员,喜欢科普18550678899。
收藏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他们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关心和帮助。

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1,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完善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针对残疾人的迫切需要,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智力残疾人能力训练、重症精神病患者综合防治等;开发、供应各种残疾人辅助器具;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意识。

助残志愿者的基础技能,即手语技能、沟通技能、轮椅使用技能和导盲技能。例如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会通过做呼吸操帮助有言语障碍的孩子发声,会对自闭症孩子做特殊训练等。如果掌握一定的手语,可以更好地和残疾朋友交流,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在帮助坐轮椅的朋友出门时,可以熟练地使用轮椅,能够给残疾朋友提供更加安稳的辅助。

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志愿者应该深入了解服务对象需求,有针对性、艺术性地给予帮助。特别是助残志愿者,普遍需要深化科学助残理念,提高助残技能。有心理学专家指出,有的志愿者想为盲人服务,可总觉得难以取得对方信任。事实上,盲人因为视觉不好,所以对人对事往往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就能理解他们,用热情细致的服务赢得他们信任。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等。“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人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助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评论
科普633ae39845024
举人级
2023-12-02
科普633ad99f3068c
举人级
2023-12-01
科普633d2997c4a29
举人级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