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宫颈癌不要怕,做好这三件事,让你远离它!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原创
中心宗旨为“提高医务人员科普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收藏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占世界新发病病例总数的28.8%;每年因宫颈癌死亡人数约5万人,占世界宫颈癌死亡人数的17.4%,已成为我国女性的第2大癌症。我国宫颈癌的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有年轻化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对宫颈癌的认识不够和防治意识不足。

1.宫颈癌有哪些表现呢?

早期宫颈癌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病变发展,最早出现的是接触性出血,多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发现,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阴道流腥臭味液体。肿瘤扩散后会引起邻近器官乃至全身转移,如出现输尿管堵塞、腹水、骨转移等。临床上大部分发现已是晚期。

2.宫颈癌是什么原因引起呢?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引起宫颈癌的病因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多性伴侣、性生活过早、过频或生育过多、免疫功能低下等,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

3.什么是HPV

HPV叫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在中国约85%的宫颈鳞癌与HPV16、18感染相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经调查,几乎每位女性一生中都有感染HPV的机会,但都是一过性感染。但不要过度恐慌,大部分女性在HPV感染后12-24月内能通过人体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只有3-5%的患者无法清除呈现持续性HPV感染状态,而不足1%的患者发展至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从感染HPV发展到宫颈癌的时间需要5-10年,在这期间通过早筛查、早发现、接种疫苗和治疗,可以阻断病情演变。

HPV的分型及临床意义

4.预防宫颈癌的手段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宫颈癌预防及控制的最有效措施--三级预防,三项措施相结合可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级预防: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于2006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目前市面上应用的HPV疫苗有三种:二价、四价、九价,对比如下:

HPV疫苗二价、四价、九价的对比

注:CFD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阶段接种疫苗效果最好?

两个阶段:1、发生首次性生活前;HPV 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性生活会增加感染的风险。HPV 疫苗是通过提前对某几类高危的 HPV 病毒产生抗体而起预防作用。WHO推荐最佳接种年龄:9-14岁,越早接种,保护效率越高。

2、行HPV检测已转阴:对有过性生活的人可能已经感染了某类 HPV 病毒,此时接种疫苗的效果变差,如果行HPV检测已转阴,接种疫苗能防止反复感染。所以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趁早打。

接种了是否终身有效?后期还需要再接种吗?

不需要再次接种。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反馈,截至 2019 年,三种HPV疫苗均表现出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长期保护效果,研究对象 2 价和 4 价疫苗接种后 12 年、9 价疫苗接种后 7.6 年疫苗相关型别抗体阳性率仍 >90%,且未发现 HPV 疫苗型别相关癌前病变。HPV疫苗从2006年上市至今才17年时间,是否有更长的保护期甚至终生有效也只有留给时间来回答。

二级预防:宫颈癌“三阶梯”筛查--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初步筛查方法包括细胞学筛查方法(TCT)和HPV****检查。经初步筛查结果异常者,需接受阴道镜检查明确是否有异常,对有异常的取宫颈组织行病理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浸润癌,一旦确定,应及早进行治疗。

《中国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推荐,女性从25岁(有性生活以后)就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

普通人群宫颈癌筛查一览表

注:既往有足够多的阴性筛查结果:在过去 10 年内连续 3 次细胞学结果阴性或连续 2 次联合筛查阴性,且最近的一次筛查在 5 年之内。

对于HIV感染者、免疫抑制状态者(如接受实体器官移植的病人)、既往曾接受CIN2、3或宫颈癌治疗者应比常规人群更频繁的筛查。

任何年龄如果出现性生活后阴道出血,或不明原因的异常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或不伴有异味,应及时就诊,明确有无宫颈病变的可能。

三级预防: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主要是对宫颈上皮高级别病变(CIN)进行及时正确的干预与管理。一旦确诊宫颈有癌前病变,或者任何期别的宫颈癌,应由妇科肿瘤医生进行规范治疗。

通过以上的介绍,让大家对宫颈癌的认识有所提高。宫颈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做好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的三件事,就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离宫颈癌。

专家介绍

侯妍利,重庆市中医院 肿瘤血液病科,主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从事肿瘤工作十年,主要从事各类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工作期间担任科室肿瘤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撰写并发表多篇的科普文章。

评论
科普6461f400
秀才级
已阅读!
2023-05-28
科普5f0291786352a
太傅级
2023-05-26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