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生活,美好向往”之《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
—农业农村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
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地处海南西部热带作物优势区域主产区,区位、气候优势明显;该圃距离国道海榆西线225和儋州市区约为10 km,交通条件良好。
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始建于1998年,于2016年农业部正式认定并授牌“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圃总面积760亩,包括核心种质圃、基本保存圃、遗传试验圃、初级系比圃和抗旱前哨点。基地安全设施、田间设施和辅助设施较为完善,水源充足,道路系统、水电排灌系统以及育苗、保存、组织培养设施等硬件条件完善,为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维护、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等提供了较好的保障。目前,种质圃是我国国内保存油棕品种资源最为丰富、保存规模最大的圃地,收集保存了非洲油棕、美洲油棕2个种共318份种质资源6276株。配备12名科技人员和7名科研辅助人员,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
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共划分为5个功能分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特异种质材料繁育、离体保存与快繁、新种质创制与遗传改良。开展18个遗传组合试验,开展12个品系初级系比,初选出热油2、热油4、热油6、热油8等试种级新品种(系)多个,自主选育出我国第一个油棕品种‘热油4号’。
一、新品种
品种名称:热油4号
选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马来西亚引进的GH400系列商业杂交品种
审定编号:热品审2018002
审定情况:2019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登记。
特征特性:该品种早花早果,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旱和抗风性较强,适应性广。
早花早果:植后18个月进入初花期,开花株数比例27.5%,30个月结果株数比例47.8 %,33个月结果株数比例79.1%;
高产:年株产果穗数12.3串,单果穗重6.8 kg;
稳产:鲜果穗产量752.7~884.6 kg/亩,果肉产油量167.97~169.7 kg/亩,核仁产油量17.5~18.0 kg/亩,总产油量183.4~191.3 kg/亩。
适宜区域:在海南全岛推广种植。
品种名称:热油40号
选育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哥斯达黎加引进的非洲油棕与美洲油棕杂交种
特征特性:国内第一个能正常结果的无壳型油棕品种,具有超高产、矮生、抗寒等优良特性。其无壳果肉含油率达60%,果穗含油率30%,年亩产油量400千克以上,显著高于目前马来西亚的平均单产水平;该品种茎干矮生,叶片生长量旺盛。茎干年生长量约为其他品种的50%,叶片年生长量比其他品种多约30%,经济价值高且经济寿命长;该品种果实中核壳缺失或极小,果肉重量占比达95%以上,可以省去脱壳去仁等大量工艺,有助于实现棕榈油压榨设备小型化。
适宜区域:在海南全岛推广种植。
二、优异种质
种质名称:长果柄型油棕种质
保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特征特性:长果柄型油棕种质材料的典型优异农艺性状,是其果柄长度较长,为20-25cm,而常规的种质材料的果柄长度为7-10cm。果柄长是一个优良的农艺性状,较长的果柄能使油棕果串从叶腋夹角间伸出,失去叶腋夹角的挤压,果实成熟后便于修叶采收,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该种质作为育种材料,对改良现有育成品种的果柄性状特征有重要作用。
种质名称:绿果型油棕种质
保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特征特性:绿果型油棕种质材料的典型农艺性状,是其未熟果时果皮颜色为深绿色,待成熟后逐渐为金橘色。而传统的种质材料未熟果时果皮颜色为深黑褐色,待成熟后逐渐变为红褐色。果皮颜色变为较为醒目的颜色,在大规模种植采收时,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成熟果实。有效的节省了寻找果实的时间,提高了采收效率。
种质名称:厚壳型油棕种质
保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特征特性:厚壳型油棕种质材料的茎干粗壮,叶柄粗厚,核壳较厚,果肉占果实比仅为44%-50%,果穗出油率为14%-18%,育种中多用作亲本材料。种质圃内保存的厚壳型油棕种质材料的核壳,经粉碎后经研究分析,发现其结构上致密多孔,在过滤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性。因此,改变厚壳型油棕种质现有的育种目标与方向,不断加厚其核壳厚度,是该种质材料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种质名称:薄壳型油棕种质
保存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特征特性:薄壳型油棕种质材料是厚壳型油棕和无壳型油棕的杂交种,果实的核壳较薄,果肉较厚,果肉占果实比率为65%-80%,果穗含油率为21%-23%。经过选育,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