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爱护“童心”关怀“母心”

王立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收藏

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关爱儿童心脏健康,从呵护胎儿心脏出发,关怀孕产妇“母心”做起。

孕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组人群,一旦出现突发心搏骤停会威胁到母子两人的生命,故最大限度地降低孕产妇死亡,是确保围产期母子全程平安的重要保障。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专业委员组成的中国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专家委员会,米玉红、周飞虎、王立祥、李银平、孟庆义、张军、张馨予等教授主笔,结合孕期发生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提出了孕期防控心搏骤停的高危因素、孕期救治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方法、孕期预防心搏骤停的防治规范,体现了上防“未心”中治“欲心”下救“已心”的中国式心肺复苏理念。

孕期心搏骤停是指在怀孕的任何阶段和胎儿分娩出后六周内发生的心搏骤停。其与普通成人心搏骤停的因素略有不同,知晓孕期引发心脏骤停的高危因素,对于防控孕产妇心脏骤停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因素包括孕期或者产时的原因[如产后出血、产前出血、心脏疾病、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FE)脓毒症]和孕妇本身合并的已知或者未知的疾病(如心肌病、先心病、心衰、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800例孕产妇死亡。2011至2013年,美国孕产妇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因素,其次为非心血管因素、感染和出血。

同样,2013至2015年,英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心血管因素。麻醉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显示约有1%~4%妊娠合并母体疾病,目前孕期心搏骤停与怀孕有关心脏病的流行率和发病率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均很有限。来自英国的研究显示,成人猝死综合征、PPCM、主动脉夹层(aorta dissection, AD)和AMI是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来自西方10个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初次怀孕年龄的增加(约28.8~31.2岁)伴随着孕期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生育后期(或者40~50岁)心搏骤停的发生往往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病率增加有关。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孕期高血压(发生率5%~10%)也已成为心血管功能紊乱的常见原因。先心病是西方国家奸娠期间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75%-82%)。风湿性瓣膜病在非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占妊娠期所有心血管疾病的56%~89%。心肌病相对少见,一日发生往往代表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2022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5.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4.9‰,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8‰,均降至历史最低,如若在孕产妇“产前、产中、产后”积极实施推进三级预防的防治救策略,一级预防是平时防控高危因素,尽可能不发生;二级预防是适时防治高危病症,就是少发生;三级预防是急时防救高危类型,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力争到203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2/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下降到6‰,无疑《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是维护妇女儿童生命健康“心”权益的有力保障。

(米玉红、周飞虎、王立祥)

评论
科普刘春燕7928
贡士级
有用
2023-06-01
一名最基层的科普员
庶吉士级
关爱母婴健康,人人有责!
2023-06-02
科普62d402baec1af
庶吉士级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