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疫苗领域迎来突破之年。辉瑞(Pfizer)、葛兰素史克(GSK)以及莫得纳(Moderna)公司先后完成并且披露了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性数据,疫苗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成功入选Science 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
RSV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是导致全球婴儿入院治疗的首要致病因素。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2万儿童死于RSV感染。同时RSV也会导致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成年人严重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研发RSV疫苗一直是医学界的追求,但由于病毒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进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RSV疫苗采用了全病毒灭活的策略,称为FI-RSV。该疫苗在婴幼儿接种后并没有产生保护性应答,反而使得接种儿童在随后的初次感染中产生了增强的呼吸道疾病(Enhanced Respiratory Disease,ERD)并导致两名婴儿死亡。这使得RSV疫苗的研发陷入停滞,之后30多年的时间里,RSV疫苗的研发工作一直在谨慎推动中,但2021年前几乎所有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均以失败告终。
RSV的膜表面蛋白F是近年来RSV疫苗研发的主要靶蛋白。该蛋白作为I类膜蛋白在介导病毒膜融合的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构象转变,从Pre-F构象转变成Post-F构象,从而完成病毒的早期感染过程。由于Pre-F存在结构不稳定性,研究者长期将Post-F作为F蛋白的主要构象并应用于疫苗研究中,这也最终导致了疫苗的有效性不足。2013年,厦门大学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合作,鉴定出一株可稳固Pre-F的高中和单抗,从而解析Pre-F的分子结构,并应用于疫苗免疫原设计中,获得了稳定Pre-F构象的F蛋白——DS-Cav1,该蛋白在小鼠和食蟹猕猴上诱导出了前所未有的血清中和应答。该成果也入选了Science 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标志着RSV疫苗研究从经验主义转向理性设计,拉开了结构指导疫苗设计的序幕。
截至2023年初,共有六款候选疫苗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五款采用了稳固的Pre-F形式。Pfizer、GSK以及Moderna公司率先披露的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中,三种疫苗均展现了优于以往的保护效力。GSK的疫苗应用增强T细胞应答型佐剂加强RSV A2的Pre-F蛋白免疫,在60岁以上人群中针对RSV相关下呼吸道疾病的保护率超过82%。Pfizer采用了无佐剂形式的Pre-F蛋白双价疫苗策略,在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和孕妇的临床试验中都得到了较好的数据,孕妇接种该疫苗后通过母传抗体对90天内新生儿RSV相关严重下呼吸道疾病的保护率可达81%,6个月内的保护率仍有69%。Moderna公司采用了与其新冠疫苗相同的mRNA疫苗技术,在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Ⅲ期临床试验中的相关下呼吸道保护率达到了84%。
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为缓解RSV疾病负担带来了希望,也标志着疫苗研发进入了精确抗原设计时代,但RSV的疫苗研究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临床数据只评估了一个RSV流行季的保护性,疫苗的跨季保护效果仍然未知。部分前期研究结果依然提示,即使由Pre-F所诱导的高效中和抗体,依然存在随着滴度降低导致ERD的相关风险。GSK和Pfizer在III期临床中分别设计了连续2~3个RSV流行季的持续监测,其监测结果值得关注。其次疫苗安全性仍有待考证,GSK针对孕妇开发的无佐剂形式RSV PreF3疫苗因为安全问题,III期临床试验提前停止。目前仍然不清楚造成安全性问题的原因,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此外,最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儿童的疫苗进入临床III期,而未感染过RSV的新生儿才是对疫苗有最大需求的人群,同时该人群也是对RSV疫苗的最大挑战,他们不成熟的免疫系统以及至今不能完全解释、避免的ERD问题依然是RSV疫苗研发中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因此,RSV疫苗的研发依然任重道远。
图10 RSV 疫苗可以帮助婴儿远离重症监护室(图片来源:Science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