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Александр Беляев)
出生:1884年3月4日
逝世:1942年1月6日
国籍:苏联
代表作品:
《陶威尔教授的头颅》(Голова профессора Доуэля,1925)
《水陆两栖人》(Человек-амфибия,1928)
《跃入虚空》(Прыжок в ничто,1933)
《康爱齐星》(Звезда КЭЦ,1936)
《最后一个亚特兰蒂斯人》(Последний человек из Атлантиды,1925)
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于1884年3月4日出生在斯摩棱斯克一个传统的东正教家庭,他的父亲曾是斯摩棱斯克圣母圣像修道院的院长,家庭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别利亚耶夫从小生性好动,兴趣广泛,喜欢冒险游戏、绘画、音乐、戏剧、科学等,父亲一直以来都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后可以子承父业,成为修道院的接班人。但别利亚耶夫并未遵照父愿,1901年从神学院毕业后,便进入雅罗斯拉夫市的德米多夫法学院(Демидовский юридический лицей)学习,同时在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父亲去世后,别利亚耶夫迫于生计,靠着帮别人画画、在马戏团拉小提琴、从事新闻工作等勉强糊口。1906年,别利亚耶夫中学毕业,回到斯摩棱斯克成为了一名律师。这份职业给别利亚耶夫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由此他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在此期间,别利亚耶夫租用了一间公寓,用来存放自己收集的大量画作和书籍。1913年,别利亚耶夫曾出国旅行,游历了意大利、法国、罗马、威尼斯等地,后返回斯摩棱斯克,成为一名音乐评论家,并担任报纸《斯摩棱斯克报》(Смол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的剧本评论员。1914年,别利亚耶夫出任该报编辑,同年7月,别利亚耶夫的儿童剧《莫伊拉奶奶》(Бабушка Мойра)在莫斯科儿童杂志《雪融之地》(Проталинка)上发表。
1920年,正当别利亚耶夫的事业稳定发展之际,他却因骨结核病倒,病情恶化为腿麻痹和脊柱结核,妻子因此离他而去。为寻医治病,别利亚耶夫和母亲搬到了雅尔塔,进行了长达6年的治疗。正是在这一时期,别利亚耶夫大量阅读了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和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等人的作品,为之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3年,别利亚耶夫病情好转,随后在莫斯科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苏联著名学者胡捷(О. Хузе)将别利亚耶夫的创作阶段分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二十年代下半期”两个时期。在“二十年代”创作阶段,别利亚耶夫师承西方科幻传统,深受凡尔纳等西方科幻作家的影响,创作了大量具有冒险精神的优秀科幻作品。“二十年代下半期”,别利亚耶夫转向太空主题,基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太空理论进行科幻创作。
别利亚耶夫在《关于我的作品》(О моих работах)一文中承认,苏联科幻经历了师承西方科幻大师到探索自己创作标准的过程,《陶威尔教授的头颅》(Голова профессора Доуэля)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1925年,该小说作为短篇小说发表在《世界探路者》(Всемирный следопыт)杂志上,讲述了一个通过科学技术复活人体头颅的神奇故事。《陶威尔教授的头颅》靠着大胆的想象、生动的心理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读者。在之后的十几年内,别利亚耶夫对该作品进行了改编和扩写。1937年,《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作为长篇小说在《变更》(Смена)报纸上发表,在该报上同年刊登的,还有别利亚耶夫的另一篇小说《最后一个亚特兰蒂斯人》(Последний человек из Атлантиды)。
除了《陶威尔教授的头颅》外,别利亚耶夫的其他优秀科幻作品也陆续在各大杂志发表。比如,《世界探路者》(Всемирный следопыт)杂志于1926年刊登了《沉船岛》(Остров погибших кораблей),《环球》(Вокруг света)杂志于1928年刊登了《水陆两栖人》(Человек-амфибия)等。在这些刊登作品中,“瓦格纳教授的发明”系列可以说最具代表性,其中包括1926年的《书橱来客》(Гость из книжного шкафа)和《不眠之人》(Человек,который не спит),1929年的《奇闻轶事》(Творимые легенды и апокрифы)、《飞毯》(Ковер-самолет)和《鬼磨坊》(Чертова Мельница),1929年出版的《阿姆巴》(Амба)和《霍伊蒂-托伊蒂》(Хойти Тойти)等,这些故事均围绕科学奇人瓦格纳的神奇发明展开。
1926年,别利亚耶夫的小说《找回自己脸面的人》(Человек, потерявший лицо)发表,讲述了一名丑陋的戏剧演员为名誉改变自己外貌的故事,对人的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1929年,别利亚耶夫又发表了《空气贩子》(Продавец воздуха)和《世界主宰》(Властелин мира),作品涉及科学狂人依靠科技手段统治世界的问题。与此同时,别利亚耶夫还创作了《种海人》(Подводные земледельцы),其中描绘了人们开发海底世界的图景。
“二十年代下半期”,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科学成果为别利亚耶夫的想象打开了新大门,其科幻创作开始步入新阶段。由此,别利亚耶夫将目光投到登月、人造卫星、星际旅行、发现未知的宇宙世界等领域,成为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科学理论的崇拜者和宣传者,并创作了大量宣传齐氏太空理论和描绘太空探索图景的科幻小说,例如《跃入虚空》(Прыжок в ничто)、《太空飞船》(Воздушный корабль)、《康爱齐星》(Звезда КЭЦ)和《天外来客》(Небесный гость)等。在《康爱齐星》和《太空飞船》中,别利亚耶夫推广了齐氏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和全金属飞艇的技术思想,齐奥尔科夫斯基相应对《康爱齐星》予以了高度评价。此外,别利亚耶夫的其他作品中还涉及相对论、悬浮动画原理、液态空气特性等各类科学知识。
除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外,别利亚耶夫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始终怀揣对全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1941年6月26日,别利亚耶夫在报纸《布尔什维克话语》(Большевистское слово)上发表文章,表明了自己对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坚定信心。次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而别利亚耶夫也在这一年离开了人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别利亚耶夫推动苏联科幻小说实现由模仿西方到自成一家的跨越,为苏联科幻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开启了苏联科幻小说通俗化、普及化的大门。1990年,为纪念别利亚耶夫的巨大成就和贡献,苏联作家协会列宁格勒科学艺术和科幻小说部设立了以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命名的文学奖“别利亚耶夫奖”(Беляевская премия),用以奖励每年优秀的科幻文学创作者。
更多资料可参考https://fantlab.ru/autor14、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ander_Belyaev。
(供稿: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