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虹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李玉凤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老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健康,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反应逐渐迟钝,近期记忆力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脑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组织逐渐萎缩,思维变得迟缓、迟钝,特别是对近期事情的记忆明显减退,对新鲜事物不敏感,想象力衰退。
二是固执。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工作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经验还在不断地加强。因此,老年人做事往往依靠曾经的经验,拒听逆耳良言。
三是情绪波动大。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导致情绪易变,却不一定外露。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老年人情绪易波动,特别是与亲友的生离死别会使他们情绪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加之体弱多病及离退休生活习惯的骤然改变,都会使老年人产生自卑、无用的感觉,个别老年人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四是有不安全感和孤独感。老年人的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对自己的经济情况有一定的担心。孤独感主要是由于子女的关心、照顾较少导致的。如果失去了配偶,孤独感会进一步加剧,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
五是躯体不适感增加。老年人全身各个部位的不适感增加,如疼痛、腹部不适感、全身不适感等。尽管各种检查并不会发现明显的异常,但老年人的痛苦感比较明显,这与躯体功能减退有关,也可能是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出现躯体化症状的表现。
六是睡眠障碍。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易早醒,也有些老年人睡眠时间会增多。老年人常出现自觉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等问题。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老年人的性格特点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老年人往往有以下性格特点。
一是长者心态。由于社会和家庭角色转变,老年人更倾向于以教育者的姿态与人沟通,自尊心较强,表现为啰唆、爱“教育”人。
二是怀旧心理。老年人喜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过的事情讲给别人听,常喜欢看曾经的相册、信件等物品,还喜欢在有人拜访时与他人一起分享这些事物。
三是自私心理。这里的自私并不是真正的自私自利,而是老年人的一种特殊心理特征,表现为变得小气、爱唠叨、疑心加重等,尤其是对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溺爱和袒护行为。
四是悲观厌世。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受疾病折磨、生活困难、缺乏家庭温暖及与家人的沟通交流不良等因素导致的,尤其是鳏寡孤独的老年人,在遇到重大突发应急事件时易出现。
五是自闭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精神活动减少,由于器官功能减退,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敏感度降低,对周围事物的接受能力降低,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等。
三、如何应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老年人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容易导致他们因孤独和焦虑而引发心理疾病。鼓励老年人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是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良好方法。除此以外,还有以下一些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方法。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宣教。首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可以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有计划性地举行心理辅导活动。为了防止老年人抵触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做好家属的动员工作,家属对相关活动的配合可以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宣教工作得到良好的反馈。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第二,开展社区活动。社区活动是老年人自发组织的文体兴趣小组活动及以认知与情绪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在社区层面适当扩展老年活动场所,建立老年互助团队,如老年互助会、老年协会、老年文娱队、老年大学等各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可以让老年人脱离松散、休闲、无趣的老年生活。
第三,提升社会支持。家庭、邻居、社区、社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支持,是减轻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并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方式。首先,家庭成员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并及时慰问、探望、陪伴老年人。其次,社区服务工作者、志愿者要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情况,定期对老年人开展关怀和慰藉工作,必要时可以对有抑郁、焦虑等症状的老年人采取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李辰文妤,姚蕴桐,胡远东.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干预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5):19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