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萤火虫越来越少了?
童年时,屋前屋后的小池塘边,甚至是自己安静的小院子里,都有可能邂逅浪漫的点点萤光。但如今,想要与萤火虫来一场烂漫的邂逅,却需要深入深山老林,到最最人迹罕至的地带才有可能见到萤火虫翩飞的盛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全世界范围内,萤火虫都在越来越少了。全世界总共有2000多种萤火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但无独有偶,无论是哪一片土地上,萤火虫的身影都越来越少了。有些萤火虫甚至已经被研究人员们宣判了“灭绝”。
广泛分布于英国的夜光萤Lampyris noctiluca,研究者们调查了英国15个有夜光萤分布的地区后,结果发现在过去的数年间各地种群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有趣的是,这个过程并非是线性的一路下降,而是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又回落到某个低值,但无论如何这依然是一个整体下降的趋势。
萤火虫越来越少,主要的罪魁祸首当然是——人类。
导致萤火虫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方面的,首先是萤火虫栖息地的破坏与失去。萤火虫通常栖息在丰茂的草丛、树林、灌木中,尤其是潮湿的沼泽、湿地、湖泊、溪流等区域周围更是它们的最爱。萤火虫成虫通常白天都会趴在草叶或树叶上休息,等到黄昏和午夜时就点亮自己的尾部,化身一盏盏微弱但明亮的小灯,在昏暗的天空中翩飞起舞。
萤火虫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以幼虫形式呆在栖息地中,以土壤中的落叶、蚯蚓、蜗牛甚至水边的贝螺等动物为食。直到化为成虫后,它们才能迎来短暂的飞行。如果失去合适的栖息地,或者栖息地破坏,都将对萤火虫的生存产生破坏性打击。
但很可惜的是,随着城市化的扩张这样宁静、潮湿而且树木草丛丰茂的地方,却越来越少了。而且,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农药、化工用品、杀虫剂的污染下,这些地方也不再适合萤火虫生存了。水质变差甚至对萤火虫变得有毒,生态丰富度下降,都让萤火虫被迫离开了距离人类太近的栖息地,藏进了更深远的大山里,这里的生态相对还不错,能让萤火虫们安静地繁衍生息。
因为萤火虫对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萤火虫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生物指标。在水污染、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萤火虫会迅速消亡,反过来如果一个地区能让萤火虫种群生活的不错,甚至还逐年扩大,那么这个地区的生态建设也是很不错的。
无处不在的人造灯光也在干扰着萤火虫的活动。夜晚的光污染,已经成为了萤火虫种群面临的第二大威胁。夜晚的亮灯时刻,对于萤火虫种群的繁衍至关重要。萤火虫的荧光,是它们求偶的重要道具。但在人造灯光的影响下,这个萤火虫相亲局却被打乱了。
明亮的灯光会误导萤火虫,让它们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心怀着期待扑向明亮处但那里却没有心仪的交配对象,而只有一盏冰冷的灯光。经常被用于路灯、户外照明的白色LED灯,就会对萤火虫的繁衍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萤火虫的成虫通常只有一周左右,在这一周里它们几乎不觅食,只为了繁衍下一代而努力。如果它们没能及时找到心仪对象完成交配,就只能在孤寡中悲伤的死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到萤火虫的繁衍与生存。比如农业生产中为了消灭害虫所用的杀虫剂,也有可能敲响萤火虫种群的丧钟。比如农业中常用的吡虫啉(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广谱害虫防治的农业。但对于非害虫的萤火虫,也有着很强的影响。
一项发表于2022年的研究,就对吡虫啉对宽缘窗萤Pyrocoelia analis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吡虫啉对宽缘窗萤幼虫有剧毒,接触吡虫啉后幼虫会出现明显的组织受损,过度活跃,暴露于吡虫啉的时间越长,幼虫出现的毒害反应也就越大。由于杀虫剂对于神经系统的刺激,幼虫还会出现持续的发光反应。极低剂量的吡虫啉就会对萤火虫产生不可逆的生理变化和明显毒性,而这种影响将持续存在,影响到整个种群的长远发展。
此外,即使萤火虫没有直接接触到农药,也可能因为农药进入水源、土壤而受到影响。而且农药不仅仅会影响到萤火虫,经常出现在田野周围的蜜蜂等昆虫也是受害者。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那一片片有限的田地中,而是会扩散到整个生态系统中。
人类对于萤火虫的浪漫幻想,其实也是造成萤火虫消亡的一个原因。为了追寻浪漫的萤光,世界各地都推出了萤火虫主题的旅行团,而一波又一波进入到萤火虫栖息地的旅行团,也在扰乱着萤火虫正常的生活。此外,一些商家甚至会直接从野外捕捉萤火虫,并将它们运输到城市中放飞。尽管放飞的那一瞬间是浪漫的,但浪漫之后却是这些萤火虫无可奈何的死亡——它们无法返回适合的栖息地,也无法完成自己的繁衍任务,只能在人类的欢呼声中迎接种群的衰落。
与其为了一时的浪漫而将萤火虫种群推入深渊,不如退一步,让萤火虫们独自美丽。或许在某个时刻,我们就能重温与一点萤光不期而遇的惊喜,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浪漫吧。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海德拉 科普作者
审核:殷海生 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